三、中国必须参战,出于五点考虑
中国的共和国之父,虽然对金将军闯出这样大祸有严厉批评意见,但他之所以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出兵朝鲜,有非常高远的考虑。据说,斯大林听到这个决定时,当着周恩来的面,眼睛湿润了。因为作为国际共运的领袖,朝战这个局面,他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还因为他拒绝早期提供空中支援,还因为,中国同志加兄弟的决定,承担了巨大政治责任,为他解了危难。共和国之父作出这个艰难的决策,甚至派自己的儿子亲上战场,以增加这个决定的特殊分量和说服力,是因为这个决定,他看得比别人要远50年到100年。
其一,他本人是天字第一号的扶弱锄强,急公好义的大英雄。从他小时候长期带两份饭接济饿饭的同学,从少年时父亲乘人之危收购亲戚几亩薄田,他当主席了还亲自给自己的堂兄道歉,就知道,邻人被欺,让他作壁上观,他做不到。在他看来,这在道义上没法交代。
其二,他希望为中国党正名,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分。苏联一直有人瞧不起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希望用行动证明,中国党是具有国际共产主义精神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政治伦理上,当时中国只能加入东方阵营,并且要通过此举,奠定在国际共运中的地位。
其三,他年轻时就立下志向,要改变中国、改变世界。他一生都念念不忘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通过这种大无畏的牺牲,他希望得到斯大林的承认和肯定,使中国成为东方阵营的副帅,成为亚洲的共运领袖,将革命模式在亚非拉传播,打造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
其四,他必须对历史有一个交代。中国自明清以来,都将朝鲜视为附属国,这个历史心理在历代中国的统治者中代代相传,即便是在清朝极为衰弱的时候,半岛生乱中国也没有袖手旁观过。只有处在中国最高位的人,才会深深知道,这个无形历史责任的沉重分量。
其五,开门立威的需要。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打到自己家门口了,这对百年受欺的、刚刚宣布站起来的中国人,是一个千载难逢的雪耻机会。打赢了,一扫百年晦气,可赢得50年和平,打输了,无非是一个朝鲜版的持久战。此战胜利的百年民族心理价值无可比拟,凭啥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