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中国非常艰难,硬实力与美国相比不在一个层次,78年后集中资源于经济建设,下马了很多军备项目,军事欠账比较多,而美军已经开始进入信息化阶段。软实力方面又面临着美国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国内的“崇美族”已经在媒体、教育等开始形成强大的话语权,冲击着中国的制度自信和民族自信。
911的发生,再次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美国把主要目光又投向中东(共和党比民主党更重视中东,因为那里有石油商、军火商们的核心利益),小布什又开始把中美关系修订为“建设性合作关系”,将中国定位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后再经过奥巴马八年执政,把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行动推后了十几年。
中国就趁着这“黄金十年”,飞速发展为一头大象。2011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为2.9万亿美元,而美国工业总产值为2.4万亿美元,中国工业产值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2015年,全球工业产值为12.157万亿美元,其中前四名是中美日德,中国制造业增加值3.25万亿美元,占世界27%;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世界第二位,2.142万亿美元;日本增加值8924.76亿美元;德国增加值7008亿美元,中国工业增加值超过了美日的总和。到了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了美国、日本和德国的总和。
不要小看规模优势,斯大林有一句名言:“数量本身就是质量!”。二战,苏联战胜德国,凭借的就是数量优势。战争期间,尽管德国坦克性能更强,开始打得苏联红军节节败退,但直至战争结束,德军坦克却一直处于数量劣势。这里引用一篇文章《二战中斯大林的野蛮法则--数量与质量的竞赛》的数据:
1941年6月22日战争爆发时,德军坦克和苏联坦克的数量对比是——5500辆对25000辆。当年,德苏坦克产量(不含自行炮)对比是3083辆对6402辆。1942年,德苏坦克产量对比是3926辆对24643辆,1943年是5315辆对19934辆。1944年是7908辆对15201辆。1945年是1004辆对14160辆。
何况,中国成为世界上具有最完整和最全面的产业链优势的国家,没有之一,中国是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各个行业的中上下游和上游产业的聚合优势,让中国成为“世界制造”的中心,这正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旦中国实现产业升级,那么“发达国家粉碎机”的说法就成为事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