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正视数字化改进
马克思说:“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康德也持有如此观点:“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只有在包含有数学的那些领域才能找到真正的科学。”那么,我们凭借个案,凭借主观感受,凭臆想,可能做到中医的科学化吗。
中医是否科学,如何科学化,这需要30-50万字的内容才能说清楚,所以没法在网络上展示,但可简单总结为一句话:中医科学化的基础就是数字化,中医的科学性,就是用数据证明的有效性。
人们常说,中医也好西医也好,能治好病就是好的,这句话就在说有效性。只不过,我们需要基于数据证明。
哪怕数字化的进程很难,我们也要不断努力,一点点改进,而不是满足于臆测和联想。
我们每个支持中医的人,为什么不敢勇敢地认识到并承认当下的不足?我们每个热爱中医的人,不管是否专业人员,都应当致力于推动中医的数据化进步。否则,我们就只能每天意淫而不断变老,我们和那些网络上的喷子其实没什么区别。
对比看看,我们这次的兴高采烈是什么?“中医终于扬眉吐气了”,“终于能证明中医的伟大了”,“终于证明西医的SB了”。有多少这样的心理:“终于可以科学地证明中医了“,”终于找到改进中医的方法了”?
我们解决了真正的问题了吗?如何帮助每个医生更好地感知病人,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误诊,以更快成长?如何避免中医骗子的继续得逞?如何明确每个医生的悟性和能力?如何明确中医的有效性范围?
其六,数据化才能生存
为什么主张中医的数字化改造,因为我们要推进中医的科学化进程,逆转百多年来的不断萎缩的大势。否则,满足于表面功夫,几十年内中医就真正消亡。
不应当简单归因于管理层不支持,是西医打压,是西方势力的阴谋,是资本家的游戏。疗效是根本,民众的支持是根本,一套有效的科学体系是根本。
就算我们有很多支持中医的人群,大家都共识,看病需要找大师,问题是,如何找到真正的大师?如何找到适合某种疾病的大师?即便找到大师,他也是人,他依靠本能感知,依靠个人的力量去应对生命复杂系统,很难保证有效性。
很多民众于是放弃中医,事实上导致中医的萎缩。
正反双方继续纷争,大家基于偶然的事实展开辩论,没法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