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吉利德围绕瑞德西韦在中国展开公关攻势时,有知情者特意把这段历史翻了出来:
如果瑞德西韦确定有效,到时候吉利德还会像现在说的,在定价上“病人第一”吗?
挖掘吉利德公司史的人,还发现了一个“诡异的巧合”。
2003年2月非典在中国刚一扩大,美国罗氏制药就以超乎寻常的速度造出特效药“达菲”。而罗氏制药和吉利德一直是铁杆商业联盟,吉利德为“达菲”提供了主要成分原料。
17年后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吉利德又如此及时地拿出潜在特效药瑞德西韦。而且,丹尼尔·奥代在接任吉利德CEO之前,主要从业经验就是在罗氏制药。
一手制造病毒一手提供解药,这是好莱坞科幻电影里大反派们惯用的发财伎俩。
艺术源于生活。
吉利德科学,会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大反派”吗?
3
上海师大一位教授对这种“猜测”表达了厌恶。他在朋友圈说:
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成熟与进步,阴谋论不但没帮助,而且有坏处,容易形成恶性的路径依赖。
想想也是。一家美国企业,17年间两次对同一个东方大国发动致命性的生化攻击。
再牛的科幻作家,恐怕都想不出这样戏剧的桥段。
如果不是阴谋,那么拨开纷杂争议,还原现实中的吉利德科学,就变得更重要了。
吉利德被誉为“医药界的苹果”,有着曲折的创业故事。
1987年,29岁的医学博士麦克尔·里奥丹在加州创业,一开始研发方向就定在抗病毒领域。
最初几年既没产品也没收入,但里奥丹通过融资等手段竭力维持,坚持招揽抗病毒领域的顶级科研人才。
虽然1997年因业绩惨淡被迫辞任CEO,但他已经为吉利德“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