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说华盛顿迫使中国做出了“新的让步”,那就是北京承诺不搞“强制技术转让”(作为投资合同的一部分),不搞竞争性货币贬值,以及建立一个争端管理机制。这些成果值得欢迎,其中第一项有重要意义,但第二项难以确认和执行,第三项则依旧不甚明确。事实上,协议中很多内容都不清不楚,只有等双方商定出双语文本,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才会被澄清(甚至到那时也可能澄清不了)。两国政府各自就12月份协议发表的声明,给人留下的显著印象就是“一份文件,两种解释”。
对于特朗普总统来说,“顶线”收益是中国明显承诺大规模购买产品(主要是农产品)和服务。美方声称未来两年的购买金额将达2000亿美元,但中方对此并未确认。当然,暂时冻结——而且可能取消——两国间的关税可使双方受益,但在这期间,高度惩罚性的关税(平均为20%)仍在施行。
因此,即使最近贸易上的“好消息”,也有让人不可小觑的危险警告。接下来的主要问题是,还会有“第二阶段”协议甚至谈判吗?看来,中国方面对满足美国的各种“结构性改革”要求很抵触,特别是那些冲击国有经济部门、影响中国出口补贴和对外投资、解散国有企业的要求。任何中国愿意参与的这方面讨论,都会有先决条件,即美国要先取消所有的关税。这对北京来说是一个公正公平的问题,而在特朗普总统及其贸易谈判代表而言却很可能行不通。就算取消了关税,人们也怀疑中国是否会就它不打算做的事情进行谈判。例如,中国正在进行的一场拖延已久的国企改革,难道北京会把它作为进一步谈判的内容之一摆到谈判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