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全社会竞争力没有增长,甚至还下降的情况下,这种用名义工资欺骗工人的做法,也不可能持久。所以,只能进一步想办法开拓新的产业领域,并通过一系列非产业因素,让整个国民经济“看起来”比较活跃。开拓新产业领域,在制造业整个不行的情况下,只能将着眼点放到第三产业,也就是广义服务业上。所以,在80年代以后,美国人创造了许多莫名其妙的服务业行业,传统服务业规模也在扩大。但我们需要明白一点,马克思曾不止一次说过,服务业不创造财富,只是分配财富。这个论断未必完全正确,但如果加上一个条件,这个论断基本上就完美了——离开农业和制造业,服务业就不能创造财富。而美国在1973年之后,恰恰就是这样,服务业快速增长的同时,制造业的增幅却相当有限,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美国经济在此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层面的脱实就虚——美国经济是通过服务业虚胖催肥的。
下面的图显示了美国制造业人就业人口下降的情况。
美国制造业就业占比变化(新浪财经援引美国劳工部数据)
由于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自流在全世界各地(除了中俄等少数几个国家)自由流动和投资,资本都是逐利的。所以,当美国的竞争力削弱后,美元会随着产业转移,不断流失,进一步加剧美国的困境。为此,美国又必须采取巧妙且有力的金融手段,保障美元在美国和其他国家间合理流动,不能只流出不流回,避免美元与产业同步流失给美国经济造成致命性打击。要实现这一目的,美国必须借助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力,将美国的金融工具推向全世界,使得美国在产业流失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金融工具,剥夺他国财富,返补美国日益虚弱的身躯。金融帝国主义,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的,但金融并不需要太多劳动力,对实体领域的创新也不那么热情,只希望通过钱生钱。金融从服务经济的工具变成了经济唯一的动力甚至变成了经济本身,银行在国家的支持下不用投资实业就能获利,那谁还愿意去投资实业呢,全国金融化,这是美国第二个层面的脱实就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