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核)战略稳定”最初是在国际关系领域讨论核武器如何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一个经典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之下,核武器技术的摧枯拉朽的破坏力、其造成结果的不可逆性以及固有的高技术门槛反而有助于在持有核武器的敌对各国之间形成共处的维持均势的基础。战略稳定的核心在于减少军备竞赛或者行为体内在的先发制人的动因与需求,从而使得国际体系维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但是纵观历史,“战略稳定”有更为深刻的内涵。冷战期间,苏美两国在核武信条、军事立场、目标战略以及军控政策方面经常是大相径庭(国内各自的宏观战略不同,国际上的外交政策、外交能力以及情报估计亦不相同)。
这种战略错位直接导致了冷战中的两次大危机: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以及 1983 年苏联误报导弹事件,这两次事件都曾有可能将苏美两国拉入核战的深渊。
借助国际关系几大流派的理论框架,本文对于战略稳定(strategic stability) 的概念进行进一步分析。冷战时期的关于“战略稳定”的研究与分析,更多的是基于美苏两大国在核武器运用及控制领域的政策行为以及战略动机的研究。
换言之,国家行为体之间相对的战略稳定,往往是国际体系保持均势稳定的局部表现。国际关系的学者长期以来关于均势以及权力优势对于国际稳定的影响争论不断。国家行为体之间相对的战略稳定,往往是国际体系保持均势稳定的局部表现。国际关系的学者长期以来关于均势以及权力优势对于国际稳定的影响争论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