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土地财政也就顺其自然的从香港照搬了过来。这一搬不得了,全国各地梯次效仿,土地财政和房地产兴荣,拉动了中国经济四十年。
聊起香港就不得不聊起香港真正的腾飞,也就是日美贸易战后开始的,掐指一算迄今三四十年了,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主导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了——
1.贫富差距巨大,底层社会群体无翻身之日;2.地价租金昂贵,严重抑制创新,产业格局僵化;3.20-30年楼龄的房地产,占据了好的位置,拆迁成本巨大,无再开发潜力;4.无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升级,周边地区再开发价值不大;5.土地储备接近枯竭,房地产行业开始萎缩
香港仅存的金融业、旅游业、转口贸易都出现了高度集中的现象,社会进入慢死状态,年轻人看不到未来和希望,在狭小却异常昂贵的空间里,容易产生自大且狭隘的观念,社会活力匮乏,城市文化开始怪异,潮流快速更迭,墙壁上开始出现乱涂乱画的各种情绪发泄现象,多方表现香港已进入病态。
深圳作为个土地财政的城市,享受到了这一模式的第一波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