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正式开始的中美贸易谈判进程,中国政府在不断展示争取双方妥协和共识的政治决心和变革意志,真诚地想要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争议和摩擦。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近来也表示,中美对话已经就90%的谈判内容“谈成了”。为什么剩下的10%难以跨越?根本原因还在于美国是否能够尊重贸易和产业政策背后的中国体制因素,在于谈判需要不断累积信任和诚意,而不是从头到尾通过蛮横地挥舞加税的大棒迫使中国屈服。特朗普政府和美国的政策和知识精英,是否能够“现实与合理地解读中国的政策、目标和手段”,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在严峻的“范式变化”的大局下能否避免进一步恶化的关键。近期部分美国学者和政府官员发表联署信,呼吁美国政府和国会不要把中国当做“敌人”,就是呼吁美国政治需要“合理、准确地解读”中国。
纵观新中国外交史,这两年的中美贸易谈判是中国经历过的强度最大、难度也最大的双边谈判历程,同样也是我们达成协议的态度最灵活、通过中美共识加速中国改革开放的意志最鲜明的一次谈判。然而,当中国不断展示诚意、推进原则共识和争取渐进路径、化解争议的同时,以律师和金融大鳄从业背景为主的美国团队,在美国的谈判路径选择上十分强调细节、力量、效率和“结果导向”的“结构变革”,企图想要全面按照美国的口味、利益和标准来达成中美贸易谈判的协议。事实上,谈判已经并非是简单的协议内容,而是双方的思路、方式和经贸议题背后的政治因素的碰撞和对决。特朗普政府团队一味追求两国贸易协议要完全“美国化”的标准设置,是中美贸易谈判多次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