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80年代的威廉一世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再到现在维护伊朗核协议,德国的战略目的始终就没有改变过。威廉一世当年与控制中东和巴尔干的奥斯曼土耳其签署了柏林—巴格达铁路规划,意图打通从欧洲去往伊拉克和西亚盟国伊朗的战略通道。但随后英国纠集法国和沙俄在1912-1913年发动巴尔干战争,直接将土耳其控制的巴尔干半岛直接分裂成多个小国,让支离破碎的巴尔干国家形成一个隔绝奥斯曼与德国的陆地屏障,而大英帝国同时扶持沙特在1920年代建立沙特第二王朝,并支持伊拉克和科威特独立,反对奥斯曼土耳其统治,颠覆奥匈帝国在西亚的盟友伊朗,扶持巴列维王朝,硬生生将中东地区碎片化,这是现代中东问题的源头。
90年代的萨达姆治理下的伊拉克建立了发达的公路、铁路、和石油管网,并与土耳其对接,德国再次看到了柏林——巴格达能源走廊建立的可能,2003年,德国总理施罗德联合法国、俄罗斯反对美国发动打击萨达姆的伊拉克战争,反对的原因即在于此。但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后第一个就炸断了从基尔库克通往叙利亚巴尼亚斯的石油管线,之后的狂轰滥炸更是将伊拉克发达的基础设施炸成了一片废墟。德国眼睁睁看着美国在伊拉克作孽却无能为力,只能嘴上抗议,毕竟背负着一战和二战原罪的德国如果说出自己的战略目的,必然会被扣上纳粹战犯的帽子,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是当时德国的真实写照。伊拉克战争后,巴尔干和中东地区在碎片化以后持续暴力冲突,美国以色列更誓言要军事占领伊朗,柏林——巴格达走廊中间形成两个悬空的、漂浮的破碎地带,结结实实地将德国与中东隔绝。而德国作为欧元和欧盟的发动机,长期与中东隔绝导致其在军事政治上长期依附于美国而无法独立,这成为限制德国为首的欧洲向上发展的天花板,欧洲央行在德国坚决反对下频繁进行QE操作,将美国次贷危机转嫁到欧元身上就是金融上最大恶果。只要德国为首的欧洲永远无法与中东能源发生直接联系,那么,欧元永远是美元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