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这个辩论时间应是在2014年7--8月时发生的事。当时背景是习主席接任不足两年,正是从韬光养晦时代向有所作为时代过渡的时间,18大领导集体正式确定"四个全面"的治国理念要到2014年底才正式提出。 正式形成作为对外宣传的口号要到2015年初才开始。这样回顾一下,再来看发生在"四个全面大有作为"时代到来前的四个月,发生的"吴罗之辨"的真正意义,也许看得就清楚一点。
说穿了这个"吴罗之辨"是当时党内两条道路(一条是走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政策的道路,一条是走开拓进取有所作为的道路)的选择之争,以民间辩论的方式在社会上的表现。在这种大背景下,看"吴罗之辨",各人支持什么,走何道路,立场态度,十分明晰。
而接下来不到两年的国内外形势发展,以及近两年的实践已经证明吴所坚持的那条道路已经进入历史。而现又有人拿出这个说事,正说明在党内外还有人有势力对过去时代念念不忘,甚至以此来拉扯干扰新时代的顺利推进。 "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幅挂在武侯祠的对联,依然对今人有着启迪作用。
当高铁已经缓缓启动时,有人还在大喊不能开不能开,还是绿皮车好。这就不是什么对错问题了。当吴某人口气凶悍的喊出"韬光养晦要管100年"时,就更不是说话对错的问题,而是对新一届中央决策的态度问题了。
军网文章提出了"守则不足,攻则有余",体现了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中的谋略思想。在我国综合实力跃升的今天,应该改变一段时期以来因实力不足而采取文化防守态势的做法的观点。众所周知,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位一体,在与"综合实力跃升的今天"相适应的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积极地改变,而为这些服务的外交也在发生积极的改变,外交立场越来越旗帜鲜明,态度明朗坚决,一改过去我在许多重大国际事务不表态,搞含糊的做法,外交部发言人不再是复读机,而是个性十足,答问中精言妙语不断涌出,恶意提问的外国记者,常被当众打脸,外交新气象一扫韬光养晦时期外交之风,国人看了,心中舒畅,击掌叫好,大出一口过往时期心中的憋屈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