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记账30年 一笔笔再现社会变迁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沈怀德这样说道。36个年头,36本账,这个64岁的崇阳县铜钟乡农民,一笔一笔记录着他的人生、家庭变化,社会、时代变迁。
物价在涨物资也更丰富
改革开放初期的物价是什么水平?沈怀德从柜子里找出一堆发黄的账本,上面记得清清楚楚。
沈怀德的账本记录时间是按农历计算,即每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腊月三十晚止。第一本账是他29岁那年开始记录,那是1981年农历七月十八(8月17日)。
当时他共有现金10.6元,欠债35.45元。
不到一个月就是中秋,因此第一笔开销是过中秋节,当年八月十三,他买了饼和酱油,总共花了1.45元钱。第二天,他又买了宝塔糖和白糖,这次花了0.9元。他回忆说,自己1978年结婚,1979年生了大儿子,1980年生了二儿子,1981年生了大女儿。家里有小孩儿,过节得买点糖。
“那时很困难,日子得一分一分算着过!”沈怀德戴上老花镜翻着账本说,当年猪肉是上好的食物,一斤猪肉才1.2元,红枣0.69元一斤。
有时买不起肉,就找人借点,账本里还有借肉还肉的记录。“以前买肉都是一斤两斤地割,不像现在一买就是上十斤。”沈怀德说。
现在,一斤猪肉价格约20元,36年对比,物价上涨了约20倍。但老沈说,物资的丰富和收入的增加,上涨又何止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