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就香港问题产生的激烈碰撞 专家们各执一词

作者:
2019-09-04 17:27:31

老胡此行在香港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都是在香港影响力非常大的。我来香港在当地成了新闻,那些媒体因此愿意报道我的意见,这是内地舆论界与香港舆论界沟通的一个机会。

这样的舆论沟通,谁都不应拿出一种咄咄逼人的姿态。从我这方面说,希望的是能在客场把道理讲出来,能让香港电台等港媒受众听得进去,而不是要在“气势”上与对方争个高下。

如果特别在意后一点,那老胡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与香港的受众沟通,而是有别的“私心杂念”,把这场沟通当成我个人对内地舆论场的某种“秀”。

说实话,老胡对这次对话的效果还是挺满意的。它在脸书上的直播有1.6万人实时观看,对香港电台的这个栏目来说,这个数字相当高。

另外,主持人虽然把提问的犀利都对准了我,而且把每个议题的“最后陈述”大多给了陶杰先生,但我表达出了不少主要观点,有些观点显然是香港社会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的。

而且,我在香港和海外多名朋友收看直播后,第一时间发来信息,认为我的表达方式是香港及海外受众比较容易接受的。

老胡这几天在香港接受采访,都没有要求对方事前提供采访提纲,也都没有对问题设限;而是在随机交流中每问必答,多个采访被完整播出,这个结果恰是老胡最希望的。与陶杰先生的对话是直播,时间近一个小时,至少在直播时无法剪裁,这是最好的。

还有一种对话是辩论,对抗赛的那种,专论输赢的,但那不是老胡想要的。

我必须说,除了对我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我也想对陶杰先生和利君雅女士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他们二人显然存在对我“二打一”的默契,但这是我去香港电台演播室接受这种对话方式时,就需要预期并且接受的。而且,我觉得他们对这种优势的利用,比我之前想的要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