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启用机器人记者 “快笔小新”明日上岗

论坛出处:西陆网
作者:
时间 :2015-11-06

2015年11月7日,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将迎来机器人新员工“快笔小新”。在新华社84岁生日来临之际,新华社正式推出机器人写稿项目。

据悉,目前“快笔小新”供职于新华社体育部、经济信息部和中国证券报,可以写体育赛事中英文稿件和财经信息稿件 。

“记者写一条这样的消息至少10分钟,有些数字没有表格的话还容易看错行。‘快笔小新’分分钟可以生成很多条,还不容易出错 。这就把记者从基础、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采写原创、深度稿件。”新华社体育部发稿中心主任周杰说。

那么,“快笔小新”究竟是怎么写稿的呢?新华社机器人发稿系统研发团队成员、技术局高级工程师熊立波告诉记者,从研发到系统上线,用了约半年时间。机器人写稿流程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技术上通过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和稿件生成、各业务部门建稿编审签发三步走来实现。


配图,仅供参考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从江西瑞金发出了中华苏维埃成立的消息,同时宣告它本身的成立。明天,新华社将迎来84岁生日。智能化时代,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放人的体力和脑力,写作也不例外。

在过去几个月的测试中,从一句话的报盘到一段话的公司财报,再到根据“行情触发”写出“站上/跌破某某整数点位”快讯,“快笔小新”越来越聪明,写市场行情的稿子越来越上手了。


此小新非彼小新

目前,新华社总编室已牵头制定机器人写稿管理规范,技术局已申报《一种面向短新闻的机器写稿方法与装置》《基于模板自动生成新闻的系统和方法》两项专利。

机器人写稿是新华社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研究大数据在信息生成领域应用的可行性,推进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更好地履行国家通讯社职能的有益探索。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转基因蚊子:控制疟疾传播的新希望

经典图片

每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