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市场进入洗牌期 未来该何去何从?

论坛出处:西陆网
作者:
时间 :2017-01-18

因此有人说,资本与企业鱼贯而入所形成的巨大泡沫,终于引来了岁末年初的这场动荡。

此话怎讲?慧辰资讯高级研究经理林仁翔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无人机企业在消费市场扎推,因看中了消费级产品相对简单的特性。所以不少以前做航模的厂商,把产品一改,把供应链上游的一些零部件拿来组装一下,就变身成为一个消费级产品。由于前两年无人机的概念很火,很好融资,让很多企业和资本涌入近来。

但是,多数企业并没有考虑到市场的体量问题。调研机构艾瑞曾在报告中将无人机市场分成四大类:航拍市场、农林植保市场、安防市场与电力巡检市场,到2025年相应的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200亿元、150亿元和50亿元,合计起来就是约700亿元。但专业级市场的需求至少是消费级市场的两到三倍。这就意味着,消费级市场是并没有人们预想的那么大。

据林仁翔介绍,无人机起初就是工业级市场的产品,不是太适合消费市场的产品。它更多的是为工业场景去服务的,以电力、农业、安防、物流为主,这是其价值所在。如果违背其价值去做价值之外的事情,那么产品会非常难被市场接纳,除非产品具有突破性的改进。

他认为,消费级市场肯定也会存在需求,但不是纯ToC消费,摄影玩无人机也属于半专业。因此无人机不是像手机这样的刚需消费级产品。

最终,尽管仍有无人机企业大张旗鼓的涌入消费级市场,泡沫却有了破灭的前兆。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无人机行业共有5500万美元融资发生,而2015年同期的数据是1。34亿美元,可见2016年第三季度的融资规模相比2015年同期缩小了一多半。

随后无人机领域便出现了众多企业裁员的景象。

消费级市场受挫后,不少无人机公司选择放弃消费级市场,转而开辟工业级市场,将用户群对准企业。Parrot就表示,将结合自身优势开始向行业倾斜,包括测绘、监控、农业和电力巡线。

然而业内人士对这样的转型并不是十分看好。林仁翔就向记者表示,原来在消费级市场从事的企业不一定能很好地适应工业级市场。首先,产品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比如说工业级产品更讲究续航,有些场景对载重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是做航空绘图的话,采用的也不是小型多旋翼的无人机。

其次,转型的困难除了产品不一样之外,渠道也十分重要。据林仁翔介绍,工业级市场,对渠道的要求更高。因此,即便企业级市场有非常多的机会,还是要看产品是否合适这些场景,以及有没有渠道去做。这些是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经历2015年、2016年的疯狂之后,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无人机市场将迎来大面积洗牌,会有更多企业倒闭或选择转型。“就像此前的团购、O2O一样,无人机也将迎来洗牌期。”林仁翔如是说。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年轻人如何预防和应对关节炎:保持健康

经典图片

每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