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获诺奖究竟跟中医的关系有多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肾虚吗》和《养生肾为本》的作者 @中医肖相如 这么说:“屠呦呦获得诺奖和中医有关系,但是关系不大。当然也不能以此为根据来肯定中医和否定中医。这些关系不能证明中医就已经得到西方学术界的认可,或者证明中医没有价值。她的工作只是开发西药的一种途径,就是从中药中寻找开发西药的线索,和麻黄素、黄连素相似。”
中医博士刘兵 @中易行者 则说:“有人说青蒿素研究与中医无关,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1青蒿治疟来自中医典籍;2屠呦呦是中药研究科学家,她成功提取青蒿素亦是来自东晋葛洪的启发;3阴阳五行仅是中医代表性医学思维,中药的研究与应用可百花齐放,未必非用此理论,单方治病即如是;4华佗手术治病,未必固遵气血阴阳,但仍属中医~”
网友 @千里马常有 也拿华佗说事:“ 什么理论指导就是什么医学,难不成华佗开刀也算西医? ”
北京御源堂中医诊所特邀专家 @胥荣东主任医师:“华佗应应该当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任委员!”
中医黑的声音,如这位外科医生。《心外传奇》作者 @李青臣:“表面上看青蒿素的出现让中医大大地露脸一回,但真对这个过程有起码认知的都很清楚,这是狠狠扇了中医一耳光,原来宣称能治疗疟疾的中药居然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都屁用没用,就一个可能有用的吧,在中国也没普及推广,那其余的破烂儿还验不?要不要在随意找个病系统排查一下相关中药?找死不如等死啊。”
@有琴舒歌 回应:“博主逻辑之混乱,令人震惊。一个青蒿素都能脑补出这么多含义了?照这个逻辑,那中国医药界凭着一个受中医典籍记载启发的研究成果才获的诺奖,于是别的一切医学行为都等于零了?可见,中医黑才是真正离不开中医的人。要没有中医做话题,他们估计都找不到自己存在价值了。”
@有琴舒歌 下面几段论述得到了许多中医的赞同——
“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跟中医有没有关系?有,但恐怕仅能定义为“受中医文献启发”而已。她的研究思路完全是是研究天然药物的思路,受的启发也只局限于:通过文献推测有效成分的特性,进而选择合适的溶剂极性和提取温度进行实验。所以,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去挺中医或贬中医,都是毫无根据的做法。
中医对待问题是以归纳法为主的,搞中药研究就应沿着中医对药物基源、功效等的认识去探索。这和筛选疾病特效药物,继而寻找有效成分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注定会有不同的研究方法。
屠呦呦教授得的是研究疾病有效药物的奖,不是研究中医文献的奖。所以应该为中国人自豪,为中国科学研究自豪,为中国传统医学文献的价值自豪。这本是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的胜利,而对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这样大的话题而言,都是文不对题的事。
举个例子,RAAS系统的研究在19世纪初。直到70年代,才从巴西蛇毒中提取到RAAS阻断剂。这类药物发现后西医心血管病治疗方案发生了重大变革。那么这个发现受医学诊疗直接帮助了吗?能以之否定整个西医理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然而青蒿素这个纯粹的药理化研究,居然被人过渡诠释成这样,真是令人齿冷。”
而早就介绍过屠呦呦的饶毅在她获诺奖后的评论文字中,强调不走中医黑或中医粉的极端道路,而要选择理性的中间道路:“对于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思潮。一种认为中药在现代医学进入中国以后毫无作用,另一种认为中药不能按照现代科学标准来评判、而有中药特殊的标准。
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的发现,非常清晰地肯定中药仍有益于人类,一个古老的传统还含有很大的潜力改善健康。
回顾对它们的研究过程,可以看到极端思维的错误,而理性的思维,常常看起来是中间道路,却是合理的、也是进步的必由之路。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两项工作都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遵循现代科学的标准。他们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挽救了无数儿童和成人的生命。”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肖相如更强调屠呦呦获诺奖反映出的体制问题:“中国的学术体制是一种腐败的学术体制,从根本上制约了学术的正常发展,使学术根基毁坏,学术人才荒废,学术资源浪费。其根源就是‘官学不分’。”
同样,中医刮痧专家、畅销书作家王敬在微博讽刺:“【连中国院士都不是居然还拿诺贝尔奖,一定是西方的阴谋】屠呦呦一没博士学位、二没留洋,三非院士,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西方居然让这样的人获诺贝尔奖,也不让我们院士推荐,这很不科学。还是搞中医的,也不考虑中医黑们能否接收,一定有阴谋。”
对此网友评论:“王教授,您这是要占了黑子的路让他们无路可走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