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故宫好东西都在台北”不成立
2012年,单霁翔正式接任故宫院长,相较于“掌门人”,他更乐意说自己是故宫的“看门人”。3年来,一度沉默不语被动应对舆论的故宫,正以日益开放的姿态走过90岁生日。单霁翔希望,故宫在为公众呈现日益丰富的文化盛宴同时,也能得到社会共同关注。
谈保护设置围栏防护罩保护古建筑
新京报:四大区域开放后,故宫整体开放面积会达到65%,新区域会限流吗?
单霁翔:不同的区域也会有不同的限流方案,总体的思路还是量入为出,比如寿康宫寝殿部分,过道很狭窄文物又十分密集,可能最多就让50个人进去,不像武英殿比较大,限流就是200人。但是首座开放的佛堂咸若馆,观众不进入室内就不会限制了。
新京报:故宫长期遭遇着黑导游、黄牛和游客不文明现象,新开区域内有何措施?
单霁翔:实名制售票和“8万人限流”等措施生效之后,多次异常购票的黄牛等得到了一定控制。至于观众不文明现象,我们除了加强监控也在院内设施等方面下了力气,比如多摆坐椅让大家休息,不用席地而坐;比如把御花园花坛旁边的护栏依照不同景致设置隔离区等等,都是能改善大家习惯的小细节。
新京报:开放区有部分文物是裸展,观众和文物的接触更加亲密,对此如何防护?
单霁翔:裸展的文物都采取了防护措施,也设置了围栏尽量不让大家触摸。另外原状陈列展区我们也安装了有一人高的玻璃防护罩,这样既不影响观赏,也保护了古建筑。
破谣言“我和故宫人从未遇到灵异事件”
新京报:围绕着故宫的各种说法一直不少,对此你怎么处理?
单霁翔:社会公众对故宫非常关注,既有文物方面的,也有很多社会传闻。比如总有人问,故宫的好东西真的都去了台北吗?
其实抗日战争爆发后,1933年2月至5月间故宫博物院将13491箱文物分五批南运,暂存于上海,后转藏于南京。当时,故宫博物院各库藏品数以百万计,大部分保存于原处未动,甚至有的整座库房的文物藏品均未南迁。根据民国时期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多次清点,留存北平的文物藏品多达118。9万余件,更有数以百万计的明清档案,为参与南迁文物的20余倍。
至于迁运至台湾保存的故宫文物,档案记载共有2972箱,占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总箱数13491箱的22%。目前,台北故宫共收藏有来自北京故宫的文物597556件。
但是现在北京故宫馆藏文物总量有180万件(套),还有很多没有展示出来,我们新增开放区域也是为了能让观众看到更多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