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日落时分,故宫西南角楼外总有摄影爱好者聚集,“长枪短炮”拍摄夕阳角楼。即将面向公众开放的角楼,位于东华门和午门拐点,漫步城墙之上,仰头可看曲折檐角玲珑,远眺可望京城风貌,90年不曾迎客的城墙能否禁得起游人踩踏?
对此,故宫已做好预案——观众脚下踩的并不是真正的明清墙砖,而是专门铺设的一条观景栈道,通道为木质,离地约20厘米,两侧有透明玻璃护栏。
“首要考虑的是城墙安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故宫首先是文物,开放的同时也不能造成破坏,为此故宫专门邀请清华大学设计了这条道路,并在宽阔处规划成“中”字形的观景区域。如此,既可保证观众游览,又能保护古城墙不遭踩踏,也能避免观众坐在城墙上不安全。
单霁翔说,木质栈道下面也被充分利用,铺设着各种电路管线。“安防、电路都需要考虑”,他说,文物保护与开放是综合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盘考虑才能取得最好效果。
故宫方面还为城墙制定了限流方案,划定东南区域城墙最多同时可容纳约200名观众,同时可能按照每5分钟放行50人的频率控制流量。
慈宁花园设围栏防倚坐
在御花园内攀爬树木合影、倚坐花坛等不文明现象,同样影响着故宫的游览秩序。受限于没有执法权,故宫方面另辟蹊径从小处着眼,“定制”了不同的防护设施。
“比如花坛边上,围了一圈木质围栏”,单霁翔以即将开放的慈宁花园为例介绍此种围栏高度可达成人腰部,呈向下倾斜角度,“这样就不能一蹦坐上去了。”
类似的围栏已经在御花园应用,以软性矫正取代反复说教,取得了一定效果。
同样困扰故宫游览秩序的还有观众吃喝问题,去年故宫大力取消了院内小吃店,“大家再也不能在宫里吃烤肠了”,单霁翔说,同时也考虑到故宫区域较大,观众游览难免饥饿而新开了故宫餐厅。
与之类似,慈宁花园东西两侧长房也有可能开设为茶室,供观众饮水休息,“园子这么大,大家可能也累了”,单霁翔说,必须照顾到大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