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情商教育
重视程度不够
南师大教科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殷老师很赞同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在他看来,对孩子情绪方面的培养从出生就应该开始,但这种教育不一定需要教学班,而是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殷老师认为,虽然孩子的情商可以通过一些体验、观察和模仿产生——如小朋友之间交往、家人对其情绪的启发控制等,但这些都不够系统。
“有很多家长自身拥有很多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概念,并导致了很多错误的行为,从而使孩子产生了破坏性的情绪。对破坏性情绪不加以科学引导,反而会对孩子产生误导,这是我们现在家庭的普遍现象。”殷老师说。
当谈到为何社会上对情商教育存在一些误解时,殷老师说:“这是对情绪理解的偏差导致的,情绪属于中性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如何处理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殷老师介绍说,情商本身是模仿智商的一个概念,所以不是严谨科学的概念。“不过,情商概念的产生,有利于让大家关注智力以外的情绪方面的一种能力,这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