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苗庭审图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和山西女商人丁书苗(现名丁羽心)联手打造的高铁利益帝国最终土崩瓦解,发端于审计署2009年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的跟踪审计,源于审计发现的一份交易金额5000万元的虚假设备采购合同。
投资2000多亿元的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被刘志军和丁书苗等人当作他们黑色利益帝国的提款机。或许他们从来就没有料到,审计人员竟然能够从京沪高铁建设项目的数万份合同中揪出一份毫不起眼的假合同,由此揭开了丁书苗向中标施工单位大肆索要中介费并向刘志军进行利益输送的惊天秘密。
2009年,按照审计署统一安排,审计署济南特派办的审计人员开始了对京沪高铁建设项目的第一次跟踪审计。正是他们,牢牢揪住一笔5000万元的虚假合同不放手,反复跟踪查证,触碰到了丁书苗和刘志军共同编织的窃取国家资金的“秘密网络”。
2014年12月16日,作为刘志军贪腐案的关键性人物,丁书苗因行贿罪和非法经营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0年,罚金25亿元,没收个人财产2000万元。罚金数额创下个人罚金的最高记录。2013年7月8日,刘志军就因受贿罪和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每每听到这些与高铁、与刘志军或丁书苗有关的信息,审计人员心里五味杂陈。他们与丁书苗及其背后的利益人周旋的审计过程如今历历在目,既有审计过程受阻、调查进行不下去的苦闷,也有柳暗花明时的欣喜。
丁书苗浮出水面
CFP供图" style="margin: 0px auto; padding: 0px; border: none; display: block;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u5FAEu8F6Fu96C5u9ED1, Arial, SimSun, u5B8Bu4F53; font-size: 16px; text-align: center;" />
CFP供图
2008年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总里程1300公里,概算总投资2170亿元,是当时我国投资额最大的铁路建设项目,也是一条旨在实现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铁路。审计署决定,在京沪高铁施工建设的同时,对这个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常规的建设工程审计,都是钱花完了才审计。跟踪审计改变了这种审计模式,是边建设、边审计,审计过程与工程建设过程基本上同步,钱花到哪里就审计到哪里。
投资2000多亿元的高铁建设工程,各种合同加起来有几万份之多,审计应该从哪里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