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北大后勤五大问题概述
调研报告分别对“合法权益被侵害”“恶劣的食宿条件”“乏味的地下室生活”“单调紧张的人际关系”“建筑工人之殇”等进行了论述,无界新闻做了部分概要整理。
问题1:有北大后勤工人10年无劳动合同
36%北大后勤工友未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调研组统计,36%的北大后勤工友在入职以来,单位根本就没和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如北大学子用餐的艺园二层的多数工友)。超过6成北大后勤工人未签合同或者未持有合同。
一位曾在某后勤部门工作了10多年的老员工告诉调研学生,单位从来没有和她签过一次合同。北大食堂有工人坦言:劳动合同都不签,压根就是把工人当成北大的外人。“只是把我们当成干活的。”
“(北大食堂)农园一层和勺园一层的部分女工友,即便签过劳动合同,只是和单位主管约定了大致的工资,签完字合同马上就被主管收走了,”调研报告写道,这种情况在北大学子走访的签了合同的后勤工友中占比超过70%。
《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北大的后勤工友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两种。正式工签有正式的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工则是由劳务中介公司招工。正式工工资相对高些。
按照《劳动合同法》新规:劳务派遣工必须跟正式工同工同酬,同时只能在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临时岗位使用。国家人社部要求,在2016年3月前,劳务派遣工比例必须降到10%以内,距离国家强制要求仅有3月,北大食堂部门劳务派遣工的比例高达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