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社会成本最小的防疫方式
近日,高盛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助于平衡动态清零经济成本。
该研究报告认为,如有更多城市采取类似常态化核酸检测措施,且这一常态化机制能够有效遏制病毒早期快速传播,将有助于中国的防疫措施过渡到更短、更具针对性的封控管理方式。常态化的核酸检测可以在早期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例,显著降低全市范围内严格封控的经济成本,因此或将成为一个有效的折中方案。定期检测或将是未来数月在延续“动态清零” 政策的同时,有效降低相关经济成本的关键举措。
高盛研究部分析,假设中国前30大城市及部分财政状况允许的二线城市都采取常态化全民核酸检测,那么其将覆盖全国约30%的人口及45%的GDP。如此措施虽然并非能成为完全遏制疫情的万灵丹,但可以在一定期间内缓解并制约疫情或大规模封控措施对制造业及整体经济带来的扰乱和冲击。
实际上,不仅仅是高盛研究部认识到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助降低经济成本的积极作用,其他的一些研究者也认识到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机制的积极作用。
根据东吴证券研究所研报引用的估算,从武汉疫情结束后国内的历次封控经验来看,全面封控两周造成的(本地)经济损失为该城市当月GDP的32%左右,约为该城市全年GDP的2.7%。而局部封控的损失要小得多。
该研报认为,至少在成本方面,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防控措施可能要优于定点式、高强度的封控措施。
关于常态化核酸检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目前应对奥密克戎综合性、中长期社会成本最小的防疫方式。”
此外,曹和平表示,积极应对疫情,客观上为一部分新经济带来机会,数字和医疗等抗疫措施带来的新经济能够带回0.2-0.3百分点的增量。
武汉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授宇传华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开展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度,在疫情传播风险大的情况下,常态化检测是一种非常经济、快速、且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但如果疫情风险不高时,出现有些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
▲5月9日,朝阳区广百西路社区核酸检测点,居民核酸采样前进行个人信息登记。
保供应链产业链安全,降低民众和企业经济负担
疫情防控两年多来,核酸检测费用从起初每份200元左右,逐渐下降到数十元、数元,乃至如今不少城市对市民免费,经历了显著的降价过程。
4月初,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价格管理的通知》,下调公立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政府指导价。各省份要将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28元;多人混检统一降至每人份不高于8元。
5月2日,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项目价格的通知》,将单样本核酸检测价格由原来的每人份24.9元降至19.7元;混合检测的价格由5.9元降至3.4元,降幅近50%。
对于核酸检测价格一降再降,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医保局一方面降低核酸检测耗材的价格,另一方面降低了医疗服务中的人工成本。而且,核酸检测的仪器在经过更大范围应用后也相应地降低了成本。
核酸检测仪器经过大范围应用后降低了成本,这实际上正是体现了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规模效应。
而经过多轮降低价格之后,无论是政府财政还是医保基金,以及民众个人的经济负担,都会有显著下降。
其实,除了大幅度降价带来的直接成本显而易见的减少,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更大作用,还在于有效降低了疫情防控中社会运行的“信任成本”。这对确保生产与消费持续运转,从而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