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放弃保研赴贵州支教 勇敢做自己

作者:
2022-04-01 15:09:29

每每谈及为什么选择支教,苏文都会感慨这是她在大学里做的最正确的决定。用她自己的话说,作出这一选择,是想换一种方式找寻自我价值,“学文科的人,大多是很浪漫的,我在大学四年中经历过就业的迷茫、实习的忙碌,也很多次认真思考人生规划,想尝试不同的生活,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会让我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跳脱,去看到、感受、融入成长的过程,去发现自己在其中的价值。”在苏文看来,离开熟悉的生活,去陌生的地方体验全然不同的人生,是一种别样的历练。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身份和信仰引领我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像曾经有支教老师点亮了我的人生一样,去帮助更多的孩子们。”苏文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自己初二的时候,四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来到了自己所在的曲阜尼山中学,得知她英语基础薄弱后,前来支教的大学生主动帮助她补习,既点燃了她对学习的热情,也在她心中扎下了支教的想法。

“而当我真正去参加支教的时候,是身边人给了我鼓励,文学院的老师们支持我,我的家人们也支持我,担心我想家,甚至在家里装了可视化设备,让我可以随时随地‘云回家’,这让我非常感动。”有了师长、朋友和亲人的支持,苏文坚定地冲出象牙塔,奔向支教的远方。

“在这里,我们都是好朋友”

初来到贵州省赫章县六曲河镇初级中学,眼前的一切反而有几分熟悉感。“这是一所被大山环绕的学校,而我当时的初中也是依山而建,这让我感到颇为亲切。”

尽管自己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但是南北方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还是让苏文一时有些难以适应,“南方的气候比北方要潮湿得多,而且这里的饭菜都是辣的,我又吃不了辣。”如今的苏文已经习惯了当地的生活,“顿顿吃粉”也不在话下。

相比起生活的不适,教学上的困难是更大的挑战。苏文教着初三4个班级近200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而这门课程在不少学生眼中又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同时自己还面临语言不通的问题……

一系列困难并未将苏文打倒,她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多交流。“课堂上,我和学生的互动比较多,我会跟他们分享实事热点,交流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从他们的回答中,我能够看到孩子们眼里的世界,看到未来,下课后,学生们也很愿意来找我聊天、打球,好像下课铃声一响,我就从‘老师’变成了‘大姐姐’,有的学生习惯在课下喊我‘文姐’,这让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了。”苏文告诉记者,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她和同事们通过家访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路途近的步行十几分钟,远的要坐半个多小时的车才能到达。

除了按照教学计划完成日常的课堂教学,苏文更希望拓展孩子们放眼看世界的视野和思维。“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一门有趣且充满教育意义的课程,主要围绕我国国情和大国外交展开,政治性极强,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小故事和小案例,让他们试着自己去分析、思考,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对国情、大势的把握。”

如今,苏文不仅能基本听懂学生们的方言,还不时向学生们请教学习贵州话。而在作业本上,学生们亲切地向“大姐姐”讨要“优+”,苏文也都一一为他们送上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