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出院后的管理,隔离14天还是21天?当然,一般认为隔离越久越安全,但是制定出院后管理这方面的方案,我们要进行科学制定。现在定下来7天,7天必须有充足科学依据,当病毒载量到了一定低程度以后,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居家7天再做一次核酸检测符合病毒很低的水平就可以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以前出院到隔离点待两个礼拜,现在改成出院居家监测7天再做核酸,这是一次大调整,科学依据要通过足够科学数据来保证。
第二,病毒低到多低才没有传染性?现在看到病毒都喜欢讲CT值,认为越低越好,但一旦越低越好就不科学。比如有些病人4个月都不转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把这个人在定点医院隔离4个月呢?肯定要给出一个最科学核酸出院的标准。是不是当核酸水平低到一定程度后,出院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什么样的核酸水平能让风险足够低,又是我们能够忍受最少最短的隔离天数?
现在这个标准比以前出现了大调整。基于国际上连续两年多的抗疫,大家做了大量科学研究出来标准,这次标准调低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调整,意味着我们不会在医院隔离非常久的时间,换句话说,出院的人就可以提早了。现在上海平均住院天数是15天,但是核酸一调整可能降低到10天,以前还要隔离两周,现在就可以居家了。对于一个被隔离的人、被隔离的家庭,感受度会出现非常大的改变。专业医生都在拍手叫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所有治疗的民众隔离时间缩短,对整个社会又不增加防控的风险,大家觉得科学就叫好。
还有一个是医疗机构里重点讨论分层救治、分层治疗。我们会把病人按照轻症、重症还有高危因素进行分层,轻型、普通型都要进行分层,轻症病人和无症状的人会隔离在指定具有医疗条件的隔离点进行观察,我们可以留出更多医疗资源救治重症病人。通过这几个重大标准的制定,会为我们未来抗疫腾出空间。会感觉病人出院更快了,医院轻症可以集中收治了,重症收治在定点医院。集中救治的点也是具有一定医疗观测、监测能力的。分层管理的方式会对医疗资源的优化带来大量所需要医疗资源冗余度提升,未来抗疫我们心里就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