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美元债遭受重创打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地产美元债的信用危机从今年初便开始累积。
1月份,华夏幸福流动性危机开始暴露,2月份正式出现违约;进入6月份,恒大事件则开始发酵,伴随着商票、交楼等方面的信用问题曝光,其债券价格也快速下跌,并且波及到其他一些弱资质的发行人。此后,蓝光发展也出现违约。
平安证券研报显示,负面舆情带动地产板块负面情绪及市场风险偏好结构性分化,6月份,中资美元债高收益指数跌幅约为2.54%,而投资级指数上涨0.91%。
此前,市场的担忧仅聚焦在部分基本面较弱的发行人身上。直至10月4日,花样年公告称,同日到期的2.06亿美元优先票据未在该日付款,宣告违约。该次违约超出了投资人预期,被认为打碎了市场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10月中旬,某券商固收团队在一场关于近期中资地产美元债市场情况的会议上提到,花样年在最后一个交易日,其上述违约债券还是交易在99.5美元的水平,市场预期公司是会进行支付的,此后的违约“强烈地引发了市场对很多发行人偿债意愿的怀疑”。
花样年“躺平”后,当代置业、新力控股也先后发布公告,披露了其信用风险事件。
多重影响下,9月末至10月中旬的短短半个月内,地产美元债出现大跌。当代置业多笔美元债净价从75-94美元不等,迅速跳水至19-32美元;佳兆业集团也有多笔美元债从此前的80美元左右跌至30美元附近;阳光城的多笔美元债遭遇了同样的急挫。
国金证券统计显示,截至10月12日,有35家房企美元债价格跌至90美元以下,19家跌至80美元以下,7家房企甚至跌在50美元以下;累计17家房企境内公募债收益率上行超过100个基点。“如此群体性下跌,体现出市场对房企信用风险的担忧不断加重,定价提前反映了房企的表外负债和潜在违约风险。”
一路下跌的同时,境内房企还迎来了评级机构的一连串信用下调。10月18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多家房企的企业评级,包括绿地控股、阳光城、中国奥园、佳兆业、祥生控股集团、富力地产等在内的多家房企中招。
通常情况下,“评级下调对股权和债权融资都有负面影响,可能会陷入评级下调-估值调整-再融资困难-再融资风险提升-基本面恶化-评级下调的恶性循环。”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表示,信贷额度下降、融资成本上升等是常见的现象。
而对于当前的房企来说,发不出债才是更严峻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评级向下调整,会使得各金融机构减少与该类企业的合作。“近期房企美元债很难发。”有境外融资市场熟悉的人士称。
10月份以来房企境外发债的次数明显减少。不完全统计显示,10月份至今,仅有海伦堡、大发地产成功发行了两笔绿债。而这两笔美元债的票面利率分别为11%、13.5%,明显处于高位。不过,有房企内部人士表示,当前时点下能成功发行债券便是好事一桩,利率高低已不那么重要。
在市场信心低迷、发债窗口收紧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每个企业都是不小的考验。“一些现金比较充裕的企业会对部分短期到期的债券进行回购,或者有些实控人会在这个阶段向企业提供贷款,”上述某券商分析会中提出,“整体都是向企业注入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