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种价值同盟与军事支持,实属天壤之别。问题是,这种错误认知值得警惕。“美、日、印联合起来帮着印度”,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会膨胀到什么程度,这种情绪会导向战争吗?
总体来看,膨胀的印度实力弱于中国,如果战争这种极端方式付诸实施,中国获胜的概率更大。本次印方的撤军似乎是权衡轻重下的选择,但印度膨胀的势头会因此停止吗?未必。
印度总理莫迪,其实国人对他了解非常少,他身上有一个重要标签就是民族主义。在2014年初,莫迪就高调宣称,任何超级大国都不要想把“阿鲁纳恰尔邦”(实际是我国西藏南部地区)夺走。
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个性和人格,对这个国家的内政外交非常重要。从地方长官到总理,莫迪一路走来对内诉诸于民粹主义,对外则是民族主义。
容易理解的是,任何国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产生民族主义的高涨。但印度的危险之处在于,莫迪有能力动员民族主义,但缺乏控制民族主义的可能。
相对于之前执政的印度国大党,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是区域性政党,在全国扩张依靠的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且这种扩张的重点是意识形态而非组织。在印度民主政治背景下,一旦这种缺乏组织化的民族主义情绪失控,对内政和外交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德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就是明证。
更加危险的是,莫迪在意识形态上更接近宗教民族主义。如果说国大党的意识形态基本上是世俗主义,所追求的民主法治、市场化转型,都和中国比较接近;但莫迪则诉诸于印度传统文化甚至宗教,接近于文化和宗教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