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说明,试图做莫迪的工作,指望靠拉关系、套近乎改变这位印度总理的战略本性,根本就是痴心妄想。任何国际政治精英们都不过是现代国际关系的产物,现代国际关系基本特性塑造了他们的战略本性,中国不要指望可以通过某种办法使其改性变善,这根本没有可能。对莫迪是这样,对特朗普、安倍等一切国际政治人物都是这样。
在这种情况下,对印度做怎样基本的战略判断,就成为考验当代中国战略智慧的大问题。有人说,印度是中国的战略伙伴,对中国没有野心,想寻求同中国的合作,不搞对抗,因此中国应该拉拢印度,搞好同印度的关系;也有人说,印度野心勃勃,同中国对抗是其称霸南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应对印度应该严加防范,并利用综合战略手段尽可能地将其削弱。如此不同的两种意见,关乎印度是敌是友的战略定位。
客观地说,这的确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在当今世界的战略框架下,对中国而言,印度究竟是敌是友,抑或亦敌亦友、非敌非友,在莫迪又成中国之座上贵宾的时候,国人恐怕是更加地费思量、自难忘了。
如今最尴尬的应该是莫迪。作为等值交换的筹码,他不得不来到鹭岛捧场。笔者认为,等待这个印度强人的很可能是一场尬聊,也可能是数场。而在他身后,印度国内对此次突然结束的危机也充满了争论。
印方研究人员认为,这次紧张局势的缓解令莫迪当局感到满意。印方在对国内的宣传表明,对手撤走了推土机等筑路设备。这次持续73天的争端,直接消耗了最适宜筑路的天气。印方达到了"恢复现状"的目的。
新德里的战略分析家也兴高采烈地指出:印度以往容易惊慌失措,但这回第一次在危机中表现出定力,并且成功地建立了缓冲区。简而言之,就是打赢了这一仗,印度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