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旁遮普部队于9月15日抵达多拉(dhola), 他们发现克节郎(namka chu) 河两旁都有中国军队。实际上,中国人已经控制了塔格拉(thagla)山脊的所有地区,双方遭遇后印军被中国军队逼退,被告知这是中国神圣的领土。这支中国军队已不是早先预期的边防军,而是正规作战师。
在9月17日,总参谋部要求第九旁遮普部队夺回塔格拉(thagla)山脊。在场唯一一个高级军官达尔维(dalvi)准将因战场情况决定抗命不从。但是此时新德里公众已经知道军队已被命令在东北边疆区驱逐中国人。印度军队如何能承载这样一个任务。达尔维(Dalvi)已经意识到多拉(dhola)在军事上无法防守,嘎丹(kathungla)和嘎坡(karpola)的情况雷同。由于力量悬殊,达尔维(dalvi) 向总参谋部建议弃守多拉(dhola)。殊不知,到了这个时候,多拉(dhola) 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领袖的脸面问题,军队必须执行命令。
9月20日,在克节朗河(namka river) 二号桥上的一个中国哨兵向印军投掷了一颗手榴弹,拉开了战幕。接下来的短兵相接造成四名中国士兵阵亡,五名印军死伤。战事迅速升级。东部军区和23集团军开始增援,到9月26日,共调进了第九旅第九廓尔喀联队(gorkhas) 和第二拉加普尔特联队(rajputs)。印军还储备了第9旁遮普联队以及相关部队的补给。但是由于背运力量弱,行动迟缓。在战事初期,10月10日,已有513名士兵,282名士兵(jawan)和军官阵亡。让人至今感到匪夷所思的是总理,副总理,外交部长都在国外,东北特区的形势好象与他们无关。因为他们不在国内,因此,代副总理拉格户那(raghunath) 与森(sen) 将军会商塔格拉(thagla)的情况,决定如下:
必须把中国人从克节朗(namka chu) 河赶出去;
夺回塔格拉(thagla)山脊;
在章勒(tsangle)巡逻。
请注意这几个决定恰好就是先前达尔维(dalvi)准将拒绝掉的命令。森(Se) 将军命令乌姆拉欧辛格(umrao singh) 将军拿出执行方案(先前也指出,乌姆拉欧辛格(umrao singh)将军也是个抵制里窝那行动(operation leghorn)的指挥官。结果,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布拉沙(prasad)将军,布拉沙(prasad)将军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达尔维(dalvi)将军。而达尔维(dalvi)将军准备的方案却是证明里窝那行动(operation leghorn)不可行。整个行动需要的补给没有可能在冬季即将到来时靠空运和背伕运抵前线。而且整个行动的前提是中国人一直都维持在一个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