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看首艘国产航母
首艘国产航母 雷达、指挥、数据链都能实现国产化吗
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下水。相比于辽宁号是在苏联瓦良格号的基础是改建的,本次下水的中国首艘航母则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而且不仅制造了航母的船体,航母的“神经系统”、“千里眼”、“顺风耳”等关键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很有可能也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相对于昔日的老大哥连两栖攻击舰都要从法国购买,中国在航母发展上已经领先于俄罗斯了。
首艘国产航母
雷达、计算机等设备是怎么被搬上航母的
航母在问世之初,仅仅是一个海上飞机起降平台,在二战前,如今的海上霸占航空母舰也仅仅是战列舰的配角,舰载机更多是执行侦查、巡逻、舰炮校射任务。
二战中,航母逐渐取代了战列舰,成为海战的主角。而在雷达问世之后,美国和英国先后将雷达搬上了航母和战列舰,搜索雷达可以探测上百公里外来袭的飞机,而火控雷达相对于光学测距设备具有全天候任务能力的优势,而且不像光学测距具有误差,使舰炮射击更加精准。相比之下,日本对雷达重要性的认识就逊色许多,在太平洋战争中后期才给航母安装雷达。不过,由于日本在技术上和英美存在一定差距,日本雷达的性能也逊色一些。这使得日本海军在很多时候因为雷达的因素在局部战斗中比较被动。
在二战后,随着战机进入喷气式时代,以及电子管、晶体管计算机的发明,为了能够发现、识别、跟踪速度越来越快的战机,雷达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了起来,而这使雷达和计算机被一同搬上了航母。
随着舰载机性能的提升和各种高速反舰导弹的出现,对航母舰载雷达的分辨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快速反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上雷达技术的发展和航母使用中的实际需要,大型相控阵雷达、空中管制雷达、着陆辅助雷达、密集阵等近防武器的火控雷达等都被搬上了航母。
随着航空工业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舰载机的种类和性能也与日俱增,为了将航母上所搭载的舰载机如臂使指,就必须有完善的舰载指挥引导控制系统。这套指挥控制系统将雷达和各种传感器传回的信息进行处理,掌握航母上以及周边舰载机的实际状态和飞行参数,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指挥。
最初,指挥控制系统中间一些环节需要人工作业,这不仅降低了效率,还增加了出错率。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战场数据链的完善,从雷达发现目标到数据传输和处理都可以实现全过程自动化,这种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大幅提升了航母的作战效能。
航母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实现国产化
航母上最主要的电子设备莫过于指挥系统、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在雷达系统中,除了对空/平面追踪雷达、空中管制雷达,着陆辅助雷达、近防武器火控雷达之外,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大型相控阵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