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虽然有各大兵团的全力救助,外线兵团还是不得不在当晚,在军委电报各部队全力的协调下,被迫仓促撤出战场,前往鲁西南等地“喘息”。
而后来王必成、皮定钧在谈到“豫东战役”时说,“此次战役,我们杀伤敌军也很大,要谈起来,我们就是杀伤敌军一个整师,但是我们‘三弟兄’(外线兵团的主力的1、4、6纵)都残废了。”(《皮定均日记》)可见,被某
些人广为宣传的“豫东战役”,其结局是很悲凉的。对于外线兵团来讲,此次战役结束时,已经不是只有伤筋动骨那么简单,而是主力已经“残废”了,可见伤亡之众!!
更重要的是,豫东战役结束后,既没有取得战略要地,也没有歼灭有生力量,而是一个敌我双方两败俱伤的遭遇之战,或者说,是号称华野“主力部队”的“外线兵团”在中原进行了一次武装游行而已!
所以,军委才在发给刘邓的电报中明确指出,你们的行动是:“使粟军于战役结束后有十天左右喘息时间,北移休整,立于主动地位(此点甚为重要),是为至盼。”两个名词的运用相当有说服力,也就是:其一,是让外线兵团获得10天左右的“喘息时间”;其二,是强调这样的做法“甚为重要”!
这些,都是军委在正视外线兵团睢杞战役惨败(有的称豫东战役为“虎头蛇尾”)现实的情况下,在1948年7月6日军委电报内线兵团与中原野战军等相邻的各方,让中原不对全力阻击吴绍周部队,以便让粟裕的外线兵团获得“喘息机会”,而内线兵团则按照前期的计划继续展开军事活动,而活动的目标仍然是让内线兵团能够支援粟裕率领的“外线兵团”(“希望许谭争取于十天内外攻克兖济,以便于粟部再战时能够直接援助粟部”)。
所以,按照配合外线兵团进行“喘息”的部署,许世友率领的内线兵团就这样在曲折中进行了兖州战役。
1948年6月20日,内线兵团一部包围兖州,计划诱歼徐州过来的援兵,支援外线兵团的开封作战。到28日,由徐州前来增援的25师部队进军到藤县时,获知兖州攻城突然停止,感觉战场情况不妙,怕被围歼,于是迅速南撤。
到7月1日时,内线兵团以3个纵队再次包围兖州,而以主力的9纵准备歼灭济南来援之敌,鲁南军区部队于兖州以南准备阻击徐州增援部队,渤海总队则于济南以东牵制济南守军,再次展开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