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段经历,粟裕在1988年出版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中描述道:“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人动摇了,他们吃不了苦,偷偷地开了小差,成了革命队伍中可耻的逃兵。”但粟裕坚持了下来,习惯甚至喜爱起军队生活。“在伟大的革命熔炉中,钢和渣就这样分出来了。”他说。
“当兵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紧张。”多年后,粟裕在教育子女时,时常提及早年在教导大队的这段经历,子女做事怠慢、害怕吃苦,会被他大声斥责。
周恩来、恽代英成军事启蒙老师
粟裕在教导队受训期间,周恩来、恽代英等人常来作报告,每次听完报告,他都备受鼓舞。
周恩来作过两次报告,都是讲形势和任务。粟裕清晰记得,周恩来说话爽朗明快,阐述观点深刻鲜明,分析透彻精辟。报告中,周恩来不止一次地询问大家:“你们都是些学生,怕不怕苦?现在这样严格的军事生活,吃得消吗?”
周恩来的另一段话也让他感同身受--“学会打仗,用革命的军队去战胜反革命的军队,去夺取革命的胜利。”
恽代英讲话很幽默,富有鼓动力量,而且妙语连珠。一次,某部参加讨伐夏斗寅叛军失利,败下阵来。有人嘲讽他们不会打仗,恽代英却力排众议,对学员们说:“我看他们是演习了一次退却。打仗总是要在战争中才能学会的。”从此,“在战争中学会打仗”成为粟裕参加军事斗争实践的指南。
“艰难与死,何者更难受?”粟裕回忆道,一名教员曾作上述发问。有学员回答:“死更难受。”教员摇摇头说:“不对,艰苦比死更难受。死只是一瞬间的事,而艰苦则是长期的、时刻都会遇到的。如果你们能战胜艰苦,那么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
1927年6月,粟裕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中旬,教导大队奉命离开武昌前往九江,为南昌起义做准备。粟裕所在的中队,后来成为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的警卫队。
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后到井冈山,参加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和中央苏区,参加第1至第5次反“围剿”。1941年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后兼第6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协助陈毅参与指挥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84年2月5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