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危机已成必然
不可否认,中国在中东并不是欧美那样的积极参与者,但这种局面的形成与其定位有关:中国对于中东的定位,不同于西方直接参与,并强行推行自我理念。而是意识到中东国家持续转型对中国发挥经济优势,扩展发展理念有相对较好的机会。
此外,由于中国国内复杂的决策结构和对外多头的联络机制,导致中国在中东安全治理上的成本远远高于西方,中国也只能选择量力而行。这使得北京不会像西方那样按其价值观塑造响应国家,并使之符合自身利益。于是,中国往往以人道主义援助方式干预中东问题,这种行为被西方诟病为“不愿意直接承担大国责任”。
但是,中国对中东的稳健干预和介入并不代表北京对该地区没有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从8月关友飞的大马士革之行开始,中国就已经对叙利亚问题有了从0到1的变化。伴随着大马士革当局已经在2015年10月16日前后派出特使,希望中国能履行“阿拉伯之春”前的军火合同。将最新型武器交付叙政府军用以反恐,这使得中国在叙利亚危机中具备了随时加入的可能性。而12月6日的否决票,就成了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一支奇兵。
说到底,中国在叙利亚有自己的利益。他需要确保“一带一路”上安定的周边环境。更希望叙利亚政府军和俄军能在反恐进程中尽量消灭与叙利亚恐怖分子勾结的“东突”武装。在大马士革已经在莫斯科帮助下取得更多主动权之际,北京要在叙利亚做点什么已经成了一种必然。而12月6日的否决就成了这种必然性的直接体现。
美俄两强在叙利亚大决战:想不到中国会这样表态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和俄罗斯将在叙利亚开展历史性的大决战。
俄罗斯已经将自己唯一的航空母舰派往叙利亚的港口,战略防空导弹部队已经部署完毕,而美国则允许盘踞在伊拉克摩苏尔的反政府武装进入叙利亚北部地区,与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展开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