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样的话(不让球),自己有什么就拿出来就好…….现在球也好看,是真刀真枪。让球成就了(中国队的)传统,不过还是现在这样好吧。”这是与何智丽联络两年来,她第一次正面告诉记者关于对当年“让球”事件的看法。
不过有趣的是,很多年后,当年让球事件中另一位主角陈静曾告诉记者,其实当年新德里世锦赛8进4比赛中,正是陈静让球输给何智丽,而后者也笑纳了。所以作为国乒历史上第一个反抗“让球”规定的人,何智丽也是让球的受益者。
“我总认为她有一个太深的情结,系在了奥运会上,所以对于别的比赛,就显得不太重视。”在石小娟看来,就算后来入籍日本拿到资格终于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但因为年龄的增长,她在奥运赛场上再难有建树,而“奥运会”依旧是何智丽的一个心结。2000年悉尼奥运后,第二年4月底的大阪世乒赛在即,何智丽却在此前宣布不再代表日本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其实她所属的日本乒协和大阪乒协,一定是很希望她能赏脸出场的,缺少了她,日本队自然少了实力。这样的顺水人情,何智丽还是拒绝了。
“她在日本打球的时候,日本天皇都接见过她两三次,在日本这算是很高的荣誉了,但是她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资源。”在王越古看来,何智丽在日本取得职业生涯巅峰时,很多事情她都没有好好把握,那时的她根本没有考虑好退役后的种种。以她的成绩,在日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谁能超越,然而现在,确实好像也没什么人记住她。
何智丽与她同期东渡日本的体育人一样,在文革后期长大,这批体育人其实身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提倡造反、轻视知识的文革后期中长大,形成了影响未来言行的世界观。举国体制下的她们,是一个具备着平常人没有的能力、意志、经历乃至荣誉、地位和知名度的特殊群体,比常人更强、更努力也更优秀同时,却往往缺乏世间看来应有的常识部分。性格的形成,相比遗传,或许更受时代、环境的潜移默化。
2005年,当王越古要离开俱乐部,去新加坡打球时,何智丽曾很不高兴,一直不停的和王越古说:“你出去了也不可能有什么成绩,想打败中国队么?”每次这样说,王越古就更加坚定:“我不要像你一样,只有一张乒乓球台,我要有自己的生活。”而此后,王越古带领新加坡队屡创佳绩,更是在2010年夺得了莫斯科世乒赛的女团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