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南德拉国王从全面亲政到全部放权,既是尼共(毛)与主流政党首次成功合作的结果,也激发了尼共(毛)重出江湖的信心和斗志。短短10年内,尼共(毛)从一股由出走的散兵游勇组成的落魄政治势力,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纪律严密、能量巨大的反政府组织。国王被推翻的过程在客观上放大和宣传了尼共(毛)对尼泊尔政局的影响力,也为部分尼泊尔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选择。
2001年尼泊尔一家报纸进行的民调表明,仅有9%的尼泊尔人认为“毛主义者是解决该国问题的最佳人选”,仅1.8%的人愿投票选举他们当政。但是,仅仅过了5年之后,尼共(毛)已经与大会党和尼共(联合马列)平均瓜分300个过渡立法机构中的席位,并在2008年4月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大获全胜。
经过2005年2月到2006年4月的国王亲政政治风波的洗礼后,毛派获得合法化的身份,能与主流政党平起平坐,其势力正有逐渐渗透到全国的势头。2006年4月以来,七党联盟基本上履行其先前对尼共(毛)的承诺,即摘掉了戴在其头上的“恐怖主义组织”的帽子,取消了针对其领导人的红色通缉令,双方进行了几轮和平政治谈判,临时政府也释放了所有在押的其成员并对其大赦,并欢迎尼共(毛)武装加入国家的政治主流。尼共(毛)方面也基本上遵守并数度延长停火期限,针对政府的基础设施的袭击也明显减少。此时的尼共(毛)实质上已经成功地由“绿林好汉”转型为在地方执政的全国性合法政党。
未来: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
经过此次制宪会议选举,尼共(毛)已经成为制宪大会中第一大党,开始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阶段。
此次选举大胜,主要是因为尼共(毛)准确抓住老百姓的求变心理。尽管尼泊尔多党政治得到美国、英国、印度等国的支持,但是众多政党的贪腐和内斗使得尼泊尔民众对其失去信心,大部分政党领导人被老百姓视为“不愿变革和不可靠的”,有的评论形容他们只是“大王(贾南德拉)之下的众小王”。政党之间争权夺利,导致对议会政治失望的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满,最终转向支持尼共(毛)。可以说,尽管有时其政治口号显得过于激进,但是尼共(毛)无疑是尼泊尔各种政治势力中最爱国的一支,敢于挺直腰杆与印度人和美国人打交道,对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毫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