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注意到女儿恋爱了
母亲和大姨到了大连,打开爷爷的信,看出爷爷在有意撮合这桩婚事,特别是说到“少华是个好孩子”时,会心地笑了。我父亲望着少华妹妹,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像吃了蜜饯。他们三人一起漫步在美丽的海边,谈论理想和未来,越谈越投机。有时来了兴致,父亲弹琴,母亲唱歌,大姨和着节拍,说说笑笑,热热闹闹,一时间父亲仿佛吃了仙丹圣果,把沉疴抛到了九霄云外,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少华(左)和刘思齐年轻时合影
毋庸讳言,兄妹归兄妹,毕竟亲情不是爱情,要说嫁给父亲,还真让母亲犹豫起来。要说了解父亲吧,从初次见面到眼下也十年多了,父亲除去身体还未痊愈外,他的才艺天赋和浪漫多彩的生活情趣,哪一点都不比别人差,让母亲非常钦佩。要说厮守一辈子,两人的年龄差距是明摆着的,母亲不敢往下想了,但也有一点绝对可以肯定:一旦与岸青结婚,和姐姐一样成为毛泽东的儿媳,那必然意味着责任更重。假如拒绝这门婚事呢?主席是将近古稀之年的老人了,至今还为儿子的婚姻大伤脑筋,自己难道不能为主席分忧解难吗?岸青如果不是在上海流浪时受伤,作为主席的次子,恐怕早已成家立业,怎么能有机会与自己谈情说爱呢!再说如果拒绝这份姻缘,岸青会不会因此一蹶不振呢,那又怎么对得起主席对自己的培养和关心?自己怎么能在主席和岸青哥哥的伤口上撒盐呢?再退一万步说,当年若不是主席救命于虎口,哪有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从大连回来,母亲前脚进门,父亲的信又紧跟着到了,而且频率越来越高。外婆这时才注意到,女儿和岸青恋爱了。对此,一向崇尚恋爱自由的外婆心里也有了底,她想: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主席毅然决然地把长子送到了战场,岸英为国捐躯,现在只有岸青这根独苗,如果说能够让女儿一辈子照顾岸青,能够为老亲家承担些人生心愿,这也算我张文秋不枉此生……(《母亲邵华》,毛新宇著,中国工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