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夏天,长江、松花江、嫩江全线告急,其时我正在长春上军校。那天下午,我们正在教室上课,突然接到命令紧急出发,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吉林镇赉县。
我们凌晨三点多钟到达嫩江一号国堤,经过长途跋涉,又累又困又饿,稍作休整后,就投入战斗。
早上,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纯净水、一根火腿肠,匆匆吃了几口我们就背沙袋筑堤。中午时分,好多当地老百姓跑到大堤上,请我们到家里吃饭,但我们谁也没去,一是因为部队有纪律不允许,二是因为时间太紧,当时水利部门通报说,二号洪峰将于凌晨来袭,我们心里都清楚,我们多背一个沙包,就能给大堤增加一分一毫的高度,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老百姓就少一分危险。
后来学校后勤部门送来了馒头。我是南方人,对面食天生拒绝,平时再饿,最多也就吃两三个馒头,但那天我就着咸菜和纯净水,狼吞虎咽了六个。
抗灾现场我们为什么要啃馒头?因为馒头能快速做好、方便运输、迅速进食,官兵能迅速补充体力后再紧急投入战斗。即使来了燕窝鱼翅,我们官兵有时间吃吗,有心情吃吗?
2009年“五一”假期,黑龙江小兴安岭突发大火,原沈阳军区某师5000余名官兵紧急驰援。山高路陡,很多着火点运输车上不去,官兵只能下车步行赶去扑火。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大部分明火终于被扑灭了。师领导的心放下了一大半,他们最担忧的是:山上的官兵已经三天三夜没进一口热食了。师指挥所里,师长对我说,野战炊事车每天都做好饭,可就是没办法送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