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美方认为中国可能学习俄罗斯使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因而需要提前压制。中国与邻国确实存在不少领土争端。美国处于中国当前发展阶段的时候,总是通过对外战争获取并不存在争议的别国领土,美国可能是基于自身发展过程从而对中国产生这种猜测。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周边邻国发生的有规模的战争只有三次,即中印边界战争、中苏边界战争、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所有这些战争中,中国都没有侵占他国领土,甚至是在已经实际占领有争议领土的条件下又主动撤得更远,这种做法恐怕美国是很难理解的。历史确实不能证明未来,但在中国完全有能力使用武力夺回已被外国非法占领领土的背景下,中国知道可为而不为,甚至为平息争端还多次主动退让,避免产生进一步的冲突,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中国的诚意呢?
第四,美方认为中国在试图修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而现实是中国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去这样做。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核心,是以美元霸权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体系、以西方的自由民主价值观为核心的意识形态体系,以及以联盟和驻军为核心的国际安全体系。中国改变现状的行为仍然是议题主导性的,主要是基于合理的国家利益所作出的反应。亚投行与“一带一路”的提出确实具有了某种战略性的色彩,但前者是结合了亚洲地区的现实需求而推出的,目的在于填补原有机制的空缺且对美国开放,如果愿意美国完全可以加入;后者的目的也非蚕食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同样也是开放性的,这与美国已经建立的同盟体系有本质区别。
除此以外,美国还看不到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的明显贡献,没有注意到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中立色彩,忽略了在周边海域和领土争端方面中国的谨慎和忍让,也没有意识到中国在其最为反感的抵近侦察问题上言辞反应与实际行动的区别,这些调整和隐忍都是源于中国政府对中美关系始终如一的重视和维护,源于中国追求和平共赢的文化传统和战略思维。中国从不主动寻机与美国对抗,也总是在对美国的挑衅作出适当回应之后,迅速将中美关系拉回到原来的位置,中国的这种表现并未随着自身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而发生改变,可惜单纯注重负面细节的美国很不习惯从整体上去体察和领会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