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认为中国应主动从“程序”上“参与”南海仲裁,这既能争取美帝西方的认同,又可保持不“接受”仲裁的“实体”裁决之结果,从而取得主动,既避免中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又能确保中国实际利益不受损害的论调,是典型的就事论事、就法论法、鼠目寸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值一哂)
中美南海博弈展开"5月决战" 战书已下内幕揭秘
2,南海仲裁案之简单追溯
——2013年3月,该仲裁庭正式成立——“日籍庭长”指定仲裁员(波兰法官代表中国及德国法官担任仲裁员)。为何要让日本人德国人作为“审判者”呢?
就是正如本律师一贯指出的:中国、日本和德国,是颠覆现行美英帝国主导的国际体制的三大主要力量,而美国不遗余力始终如一地离间中国与日本和德国的关系。(另注:该庭长后莫名改由加纳籍法官担任)
——2013年7月,撺掇菲律宾正式提交仲裁申请;
——2014年12月,中国发布有关南海问题“立场文件”(该“文件”由中国“通过外交途径送达常设仲裁法院书记官处”,在美国国务院网站上刊登,并被仲裁庭以“中国通信”名义,视为中方对菲律宾诉讼请求超出仲裁庭管辖权的“有效抗辩”。呵呵);
——2015年7月,该法庭“结束管辖权审理”,从“程序”上认定该法庭对南海争议“有管辖权”;
——2015年9月,海牙常设仲裁法院秘书长斯布勒斯,9月8日接受凤凰视频独家专访,强调虽然中国秉承“不参与,不接受”的立场,但法院仍然会“考虑和尊重中方的利益”。。。以此为即将进入实质性仲裁预作铺垫,并引诱中国。
——2015年10月29日,仲裁庭终于做出具有“实体”意义上的裁决——但这份裁决,因其只是再一次裁定“仲裁庭有权管辖”,而依然只有“程序”上的意义,其“实体”裁定内容,再一次被推迟——“结果可望在2016年出炉”。
二,美国下达“战书”——“约战”于“五月”
从上面的追踪溯源可以看出:对此仲裁案,美国准备充分,“提前量”很长,利用程序问题(仲裁庭组成、人员构成及变化、管辖权等等),隔三岔五曝光此一案件,来酝酿、炒作,一步步增强此一案件在中美博弈中的“权重”。
即使在去年10月底做出裁决后,仲裁庭依然将最终仲裁“结果”藏而不露,且将揭晓这一“结果”的日期,模糊设置——又是“结果可望在2016年出炉”,又是“菲律宾外交部稍早前则预测,
最终仲裁结果在明年第一季或是上半年即可出炉”。。。美国不确定公布裁决结果的日期,正是为了视中美博弈情势而定,最大限度掌控主动权,最大限度榨取博弈利益。
但不能永远“模糊”。终于,今年2月19日——
新闻:“南海仲裁5月出炉美吁遵守结果”——“设在荷兰海牙的常设国际仲裁法院将在今年5月之前,宣布菲律宾提出对中国大陆的南海岛礁争议裁决,美国及欧盟官员昨在华府参加一场研讨会时都呼吁,有关国家必须尊重仲裁结果。
美国国防部负责南亚、东南亚事务的副助理部长希尔莱特昨表示,美国、欧盟、澳洲、日本和韩国等必须炮口一致,共同呼吁遵守裁决结果,并声明,一旦中国大陆在仲裁案中失利并不遵守裁决时,可能要付出代价。。。”
5月,就这样被美国暂定为围绕本次仲裁之中美“决战”期。当然,依然有模糊空间——只是从“年”(2016年)确定到了“月”(5月)。
如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何中国在5月份之前的当前一段时期(尤其是在4月底),如此频繁动用国际资源,为南海发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