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之父看中国辽宁舰:中国航母已远胜俄罗斯
(编者按)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入列一年来,外界就该舰的作战效能猜测频频。由于中国军方在信息披露方面较为低调,一些外媒重返“辽宁”号的诞生地——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黑海造船厂,从相关知情者处“曲线”了解有关情况。俄罗斯《军工综合体》记者尼古拉·诺维齐科夫采访到了“辽宁”号前身——原苏联“瓦良格”号航母总设计师瓦列里·巴比奇,以问答形式,请这位极富经验的工程师解析“辽宁”舰在中国的整修和服役情况。
“瓦良格”号(左)与“库兹涅佐夫”号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的合影照片,如今二者已经天各一方。
现将杂志原文重点内容编译如下,仅供读者参考。
较美国航母经济 受重视度超苏联
记者:关于“辽宁”号的服役,您有何看法?
巴比奇:中国对航母的感情要比苏联乃至俄罗斯深得多。看看中国航母交接入列仪式上,大批党政军领导人的身影,就说明中国为本国的航母事业倾注了可观的心血。美国航母的服役仪式也非常隆重,总统会亲临现场剪彩。相比之下,苏联航母的待遇逊色不少。
记者:“辽宁”号算得上真正的航母吗?
巴比奇:眼下,“辽宁”号只能算航母训练平台,主要任务是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及其勤务保障人员,并为本国舰艇设计和建造人员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但“辽宁”号并非普通的训练舰,其历史使命是为中国后续航母的国产化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当前,中国开始加速建设航母战斗群,并与乌克兰合作试验舰载机和培训飞行员。与美国相比,艘航母的建造费用低廉得多,前者的“乔治·布什”号航母耗资62亿美元,计划于2015年服役的新概念航母“福特”号预计花费81亿美元,这还没有把在科研与设计环节投入的24亿美元计算在内。而按照公开信息,中国为“辽宁”号的直接投入应该不超过35亿美元,其中包括1998年从乌克兰黑海造船厂买走“瓦良格”号船体花费的2000万美元。虽然中国在购买“瓦良格”号时遇到重重阻力,最后还是实现了既定目标。
记者:“辽宁”号的服役过程会是怎样的?
巴比奇:中国人在“辽宁”号的续建和测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难题。该舰要想成为真正意义的航母,首先得解决主动力装置的稳定性问题。与美国航母相比,包括“辽宁”号在内的苏联风格航母的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锅炉系统。作为航母“心脏”的动力系统,每小时能产生115吨高压蒸汽,但维护程序十分复杂,需要人员经常查看,工作量之大很容易使人疲惫。此外,主机蒸汽发生器的可靠性、涡轮管道能否承受高温高压、航母在全速航行下能否保持至少三天三夜不出状况等考验,也直接决定着“辽宁”号未来的命运。据中国官方消息,“辽宁”号要到2015年才能具备作战能力,它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亚森”级核潜艇(英语:Yasen class nuclear submarines;俄语:Атомные подводные лодки класса Ясен;北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