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决定命运的选型
二战中,“喀秋莎”火箭炮因为制造简便,成为苏军最重要的炮兵武器。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苏军的“飓风”(BM-27)、“冰雹”(BM-21)、“月球”(蛙-7)等型号的火箭炮系统已经不再像二战中的前辈一样简陋,其精度和射程都上了一个档次,具备了更强的战斗力。
同时期我国的远程火箭炮武器要落后得多,基本还停留在喀秋莎火箭炮的基础上放大并略加改良的水平。1959年第一次开始的“远程火箭炮大会战”因为技术储备不足,没有得到什么真正值得一提的成果。70年代初定型的71式180毫米火箭炮,射程也不过10公里,只有少量装备部队。
鲜为人知的71式火箭炮,从58年第一次“远程火箭炮大会战”开始研制,1971年才定型,采购数量极少,射程只有10公里
光看外形就知道71式和苏联的BM-27是不可能相提并论的
中国63式107毫米火箭炮是为游击战量身定制的武器系统,甚至不必使用定向管也能发射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军使用的130毫米火箭炮,其原理实际上和107毫米火箭炮相近,与俄制122毫米火箭炮相比,发展潜力不足
因而我国只得把火箭炮廉价简单的特点发挥到淋漓尽致的水平,以适应我国的国情,于是就有了火箭炮中的传奇,63式107毫米火箭炮。
我军装备的真正算得上比较先进的火箭炮,可能要从81式122毫米火箭炮算起,这种仿制苏联“冰雹”的火箭炮发展至今,并且今后也仍将是我军重要的师旅级火力投射手段。
但是这种火箭炮并未满足我军对远程火箭炮的要求,它的射程只有20公里(后来改进的火箭射程可以达到40公里、60公里乃至更远,不过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