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宋庆龄的卧室除了李姐,旁人不得进入;在香港,李姐不顾头上飞机乱飞,炸弹轰鸣,架好扶梯,让宋庆龄先逃;在重庆,她又与特务周旋,保护夫人安全。特务让她交朋友啊,找高薪的工作啊,李姐都严辞拒绝。
宋庆龄常对身边的人说:“李姐虽然没有文化,但是非分得清,是一位坚强高尚的女性。”
李姐陪了宋庆龄53年,临死前,她抱着宋庆龄的头,含泪说:“我去了以后,谁来照顾你呢?我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啊。”
谁能陪谁一辈子?太难。可是,李姐做到了。
宋庆龄临终前挣扎着写下什么 最后挂念震动国人
宋庆龄临终前挣扎着写下什么 最后挂念震动国人
1981年4月底,宋庆龄被确诊为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这时传来消息,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决定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对于此事,维多利亚大学十分重视。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在校园以外的地方授赠学位。
5月初,维多利亚大学的校长率领相关人员专程远道赶赴北京。这时的宋庆龄已经多日卧床,一直发着高烧,身体十分虚弱。
考虑到她的健康状况极差,有关部门建议,请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王炳南代表她接受学位证书。出于对远道而来的贵客们的尊重,宋庆龄拒绝了这个好意,坚持要自己接受学位。大家见状,只得又劝她在家里接受学位,以免路上的颠簸。对此,宋庆龄依旧没有同意。
在她眼里,这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她坚持要去人民大会堂出席仪式。
按照仪式安排,在接受学位以后,宋庆龄还要发表讲话。由于担心身体实在支撑不住,在大家的劝说下,她在自己的寓所,用英语事先录制了答辞。工作人员找来3台录音机,同时对宋庆龄的讲话进行了录制,然后逐个放给宋庆龄听。她从中确定了一盘效果最好的。
由于病势日渐沉重,宋庆龄已经不能像平时那样乘坐自己的轿车了。工作人员为她准备了一个装有4根活动提把的轮椅,并且借了一辆后开门的旅行车。5月8日,宋庆龄被扶上轮椅。工作人员用提把将轮椅平稳地抬上车。汽车缓缓驶到人民大会堂,宋庆龄就这样坐着轮椅来到了大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