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舟遭美国空天战机追踪:结果让白宫大怒

新闻出处:
作者:
2016-05-26 14:35:32

 

 

渐渐地,这群青涩的大学生发现,与那些在其他单位当学生、做助手的同学相比,他们大多处在各自领域的关键岗位上,甚至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如期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指挥大厅里的人们沉浸在一片兴奋之中,他们互相拥抱,用力鼓掌,有人还激动得流下眼泪。此时,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群体平均年龄只有28岁。

时刻准备化解危机的日子有一种迷人的魅力

2003年10月15日~16日,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巡天遨游21小时23分钟,并在飞船上向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问候。

这是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一刻,中国进入了载人航天的新时代。从技术角度讲,由于人的出现,相关的保障更加复杂,对飞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神舟遭美国空天战机追踪:结果让白宫大怒

天宫1号发射

“人命关天,必须确保万无一失。”李剑说。

但要做到万无一失太难了。他记得,“神舟一号”任务时,飞船飞行至第14圈时突然不执行中心发出的数据注入指令,如不采取措施,飞船将因失控而偏离轨道,导致返回失败。

飞控大厅内,气氛陡然凝固。领导命令李剑迅速拿出应急方案。在短短30分钟内,他与同事仔细分析测控计划,快速完成故障分析、测控条件计算,提出故障排除方案,并进行数据注入仿真验证。最终,他在距离飞船返回程序启动仅剩最后10秒时成功注入应急数据,使飞船按预定计划顺利返回着陆场。

中国神舟遭美国空天战机追踪:结果让白宫大怒

天宫一号

“载人航天系统太庞大、太复杂,每次飞船起飞以后,就像有块石头压在胸口,直到任务成功完成才能落地。”李剑记得,前几次载人航天任务时,每当火箭发射升空时,他的腿总会不由自主地发抖。

事实上,北京飞控中心的科技人员对风险有一种高度的警惕,他们花在风险控制上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正常任务的时间。

从“神舟二号”任务开始,李剑带领课题组开发出“天地一体化飞行控制验证体制”,在任务实施前,用正样飞船、航天员乘组、实战软件和真实测控设备进行验证,相当于把天上的任务先在地上演练一遍,把问题发现、解决在地面。

据李剑介绍,总体室的小伙子高宇辉用近8年时间研发了一套航天器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准确预判航天器故障和参数越界现象。“只要一告警,值班人员就会注意故障,大大提高了人对航天器的掌控能力”。

在李剑看来,“神舟一号”任务和交会对接任务是北京飞控中心技术攻关最艰难的两个时期,也是风险管控压力最大的两个时期。

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载人交会对接飞控事件密集,每一次控制都会有风险。

 

经典图片

热门专题

这些艇用于非限制水域的巡逻,被设计成在热带环境下执行任务。该艇完全采用空气调节。船体结构以同类型船的良好设计经验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并经过了大量的模拟试验   详细>>

每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