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太空领域的合作需要极为信任的伙伴,在太空领域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中俄之间合作意义重大。俄罗斯在火箭发动机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是佼佼者。但是硬伤在于无力造出与卫星结构相关的航天芯片,这样一来便很难构造出有效的太空系统。而中国在这一点上很好地弥补了俄罗斯的缺憾,中国能够生产出世界一流的航天专用芯片。用中国的古话讲,中俄的合作就像是阴阳之间的互补,相得益彰。
两会传惊人消息:中国人终于要有自己的太空堡垒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透露,中国的空间站将于2018年发射,2022年基本建成。
张柏楠4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正在研制中的空间站将建成多舱段组合运行模式,容纳多种实验内容,中外科学家一起工作。
张柏楠指出,做空间站的难点在于在轨道上长期飞行,技术涉及交会对接、补加推进剂等。“现在的空间站就希望能够解决人在太空中的长期生活问题。”他说。
“人在上面能长时间待,需要一种维持人长期居住的环境,这是再生生命保障技术。”他说,包括二氧化碳吸收、尿的回收利用、呼出的水蒸气的回收等等。
张柏楠透露,在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将在2016年发射的天宫二号都在尝试这种“再生生保技术”。
中国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
他解释,天宫一号和二号涉及物理、化学方法的再生生保技术,而更先进的是以生物的方式做可再生生保,即构造一个小生物圈。
张柏楠透露,目前,中国仅在地面尝试了构建封闭的小型生物圈,希望通过动植物的方法构建一个系统,种某种蔬菜能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菜本身还能提供食品,而人的尿液可以当肥料。
中国空间站构想图
“技术人员希望这个封闭系统不依靠外界就能够自我生存。”他说,“但是难度非常大,平衡稍一打破,就不行了。”
张柏楠认为,载人航天主要有两个应用方向,一大方向是在地球周围近地轨道为人类服务;第二大方向是探索更远的宇宙。
他相信,将来如果人类要移居其他星球,必须要依靠生物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