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轰-6K一直在生产(还有8个团的旧轰六),运-20也开始批量生产,为什么没继续向俄罗斯订购呢?因为中航成发已经在生产WS-18。下图右机翼内侧的这台发动机是为轰-6K研制的,没有带反推装置。
那么进口的这些D-30KP-2是否还剩、或剩多少?可以简单做一道数学题。
1、进口20架伊尔-76(早期编号是B4030—B4049),加上后来21架二手机,共41架。如果留25%备换发动机(每架留一发),就需要留41台。伊尔76不留备用发动机可以吗?如果仔细跟踪进口的每批AL-31F数量与歼-10A的生产量,就会发现每批都留了20%左右的备用发动机(四批次18--22%不等)。总不能让伊尔-76因为一台待修的发动机就趴窝吧,更不可能像俄罗斯那样拆东墙补西墙,搞得出勤率不足60%。我们不差钱,军委要求随时准备打仗(包括抢险救灾),空军的口号是“首战用我”,怎么能干这种“因没有更换的发动机而趴窝”的傻事。
2、去年底在公众号成发过一文,提到轰-6K已经换装了五个团,分别是8师的22团和24团,10师的28团和29团,36师某团,它们都有新闻图片为证。每个团有20--24架,因为8师24团有一架H-6K的编号是11199(“119”表示它是该团第20架)。那么生产这五个团100--120架就需要200--240台发动机,如果发动机不能自产就需要留20%备用,即40--48台。
3、试飞的运-20原型机至少有六架(编号是20001、781、783、785、788、789),那么至少需要24台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