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随着实力对比变化,而引发的心态微妙起伏。美国的国家心理变得多疑与敏感起来,一个明显特征是:树立对手,夸大威胁。比如,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就曾夸张地说:“我不想要我们的孙子生活在一个中国统治的世界里。”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在回答“未来哪个国家给美国的挑战最大?”这一提问时,他给出的答案是“中国”。
历史上,美国人就善于通过树立对手、夸大对手力量去推动国内政治议程,实现外交政策目标。某种意义上,对手或敌人是美国国家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有美国学者曾为美国寻找最理想对手或敌人设置了三个条件:意识形态上对立、经济关系上竞争与军事实力上接近。显然,崛起中的中国越来越符合美国人设定对手的标准。
由此,中国与东盟个别成员国之间南海争端,给美国提供了介入借口。美国相继抛出“南海涉及美国国家利益”、“航行自由是美国核心利益”等,不断提高调门,推高博弈筹码,从幕后推手逐渐走上博弈前台。这些都表明:美国介入南海是基于战略考量,而非简单应对中国在南海的有限行动,或仅仅是为了给地区盟友两肋插刀。美国似乎抱有“如果中美会成为对手,那就早点开始对决”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