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作为拜登指派的气候问题总统特使,克里能不能来,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他的个人意愿,而是白宫究竟愿不愿意通过气候变化合作这个路径,重新推开中美对话的大门。
至于为什么会是克里收到邀请,而不是其他拜登政府的高层人物,比如说此前各方认为最有希望访问中国的耶伦或者是雷蒙多。原因也很好解释。
在中美关系上,克里的态度相对而言最为缓和,表达的合作意向最为明确,而且不仅仅是面对中国,在俄乌问题上,他的表态也很微妙。
前段时间,克里通过媒体渠道反复发声,称要在乌克兰问题得到解决的前提下,美国必须找到一种在气候问题上与俄罗斯合作的方法。
这句话其实找不出太多的毛病,但在西方世界政治正确的大背景下,已经算是比较难得的了。
但我们也要明确,克里之所以敢公开讲要与中国跟俄罗斯合作,是职务使然,并非他本人真的就这么想。
如果说布林肯负责对中国说狠话,那克里就负责释放一些相对缓和的信号作为对冲,两人的工作并不存在根本矛盾,更谈不上政治对手,都是美国对华外交战略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所以克里的想法,也有局限性,这是建立在美国政府对中美关系的不充分认知之上。
按照他的想法,气候问题不能与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混为一谈,得各论各的。
但这一观念的误区在于,如果外交上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其他领域的合作很难不受到影响,也不可能单独出成果。
美国也不要觉得,在挑战中国的国家主权以及核心安全关切后,只靠在其他方向释放有限的合作意向,就能把过去的消极行径一笔勾销。气候问题不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台海问题才是。
更何况气候合作这个话题,除了比较宽泛、目标难以统一以外,本身还有一定的政治属性,这跟中美在经济、金融层面可能达成的务实合作,有较大的区别。
围绕气候变化问题展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其实是发达国家跟发展中国家围绕生存权与发展权展开博弈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
毕竟,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往往会向发展中国家提出一些完全不合理的要求,多少有道德绑架的嫌疑。如果真心是想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也就算了,
但有些言行,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发达国家想用最小的代价,拖累新兴国家的发展进程。但是博弈归博弈,
中美确实可以通过这个渠道,面向国际社会释放一些积极讯号。说到底,中美关系的走向,能对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地区安全形势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必须慎之又慎。
这里还要补充一句,在拜登上任后,约翰克里也是美国政府内部首位访华的高级官员。佩洛西窜台后,中美间不仅仅是暂停了军事以及司法的对话合作渠道,气候领域的沟通工作也暂停了。
而在中美巴厘岛峰会期间,克里与解振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进行正式对话,意味着中美关系迎来了一段短暂的缓和期。
可见,对于中美关系,克里的存在有一定象征意义,这估计是他收到中方邀请的原因之一。
换个角度来看,也是我们在为中美新的外交周期做准备。说不定,在克里正式确认访华之后,我们或许能收到关于中美双边通话的更多消息。
(责编:薛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