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基建项目的不可持续。
三季度的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够复苏?主要原因在于二季度出台了很多增加供给的措施,比如以投资为主导的大基建项目不断开工,刺激了水泥,房地产,钢铁的企业产能的恢复,这就创造了一系列的GDP,提供了一些就业岗位。
从数据来看,光9月份就有超过1.5万亿元的基建项目开工。而今年1-9月份,光中国建筑一家央企的新签合同金额,就高达2.45万亿。总的来看,9月份的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6.29%,是拉动GDP的主要动力。
然而我们要知道,以投资为主的大基建只能刺激一时,有的项目建设成功,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经济收益,比如京沪高铁等主要动脉,以及山西等地运输煤矿的普通货运铁路。
但是有的线路建造了,虽然能够带来短期的GDP推动,但是并不能产生持久的经济效益,这就会给当地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比如西部省市某些铁路干线项目的建设,有的项目甚至造到一半因为没有资金而被迫停工(具体项目就不说了)
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这样一个情况:中国作为基建狂魔已经很长时间了,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所投资的大基建项目是有限的,等到了能够稳定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建设完毕,那么以投资基建为拉动GDP的方案就不再有性价比,再搞基建就不是利国利民,而是劳民伤财。
需要注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信贷投资拉动GDP依然是主要选项之一,并不意味着基建会马上退出经济序列。
第二,需求转弱,普通人不敢消费
由于叠加全球经济衰退和美联储加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欧美市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总体有所下降,所以中国的外贸出口是受到压制的。而基本盘上看,东南亚是中国外貌的基本盘,欧美方面的下行压力比较大。
外贸和出口增速下行,就需要内需来补;然而内需消费却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较大短板。根据统计局数据,9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 2.5%,是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增速最少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