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香港《亚洲周刊》曾就此分析道:‘阳谋’为争海洋资源,‘阴谋’就是逼中方承认日方提出的‘中间线’,扩张其相当于三个浙江省的领土面积及‘名正言顺’地将钓鱼岛攫为己有。”
再就渔业资源来看,依据《艾默报告》及台湾《钓鱼岛附近海洋环境与资源之调查与研究等研究报告》,钓鱼岛属于“台湾—新畿褶皱(Taiwan-Sinzi folded Zone)”,是西南端出海面的群岛,其东侧为略呈平分布之冲绳海槽、琉球岛弧及琉球海沟,皆为欧亚大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或早期之太平洋板块在同时期碰撞所造成之形貌。
在这种特殊而复杂的地质地貌影响下,多股洋流在此交汇,而洋流交汇处正是大型渔场形成的天然温床。
此地为黑潮必经海域,与大陆沿海洋流在钓鱼岛附近相会合,形成一大规模的漩涡,在最东的赤尾屿附近,海流时速可达4海里,波涛湍急,使得海底有机物不断上涌,成为鱼群摄食的最佳场所。
另外,钓鱼岛与台湾岛属同一季风走廊,受从太平洋面移来的台风影响,每年有多次台风经过。
附近海域渔产丰富,盛产鲭鱼、鲣鱼等,成为东海著名的一大渔场,为我国沿海地区渔民的主要传统捕鱼区。
数量巨大,种类丰富,价值极高的渔业资源,也是日本人时时觊觎钓鱼岛的重要诱因。
三、“大国博弈”——钓鱼岛背后的地缘政治斗争关乎中国国运
经典的地缘战略理论认为,当濒海的陆权国家调整其地缘战略发展方向,势必引起区域海权国家的重视与关注。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发国家间的冲突。
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对于中日两个海洋大国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两国在此的纷争似乎难以规避,再加上美国的使坏搅局,导致钓鱼岛附近的大国博弈异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