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50年来最懂中国的西欧国家 曾把中国得罪透顶

作者:
2022-05-18 10:10:20

“在今日的国际关系下,与中国经贸密切、但价值观存在差异的荷兰,恰恰是需要中国着力做工作的对象,要持续把真实的中国介绍给荷兰。”曾任中国驻荷兰王国大使的华黎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5月18日,是中国和荷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

现任中国驻荷兰大使谈践称荷兰是“小国大业”。他说,荷兰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国、第二大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50年来,中荷贸易额从1972年的不足6900万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1164亿美元,增长近1700倍。

如果说荷兰是“小国大业”,那中荷关系就是大起大落,大风大雨,风雨中有彩虹。在正式建交前,中荷关系曾搁置在“代办级”半建交关系17年,建交后又因售台潜艇风波一度跌回代办级,这在新中国建交史上实属罕见。

“欧洲的中国人”

1963年7月,27岁的卢秋田作为外交部选派的德语翻译,与新上任的中国驻荷兰代办李恩求及夫人,赴中国驻荷兰代办处上任。

中荷两国是1954年11月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的。代办处位于荷兰海牙市威廉·洛德维克兰路一座编号为“102517JT”的小楼房里。海牙禁止建筑修围墙,只能围以栅栏,种上常绿树,楼房的高度、楼间距都需经市政府批准,所以代办处的草坪和树木终年常绿。

50年来最懂中国的西欧国家 曾把中国得罪透顶

初来乍到,卢秋田被分配在三楼一个两人间。代办处的外交官和所有工作人员加在一起不足十人,吃、住、办公都在楼内。按规定,出行必须两人以上同行,天黑后要拉上窗帘。

代办处有一位北京厨师、一位四川厨师,大家每天围坐在一起用餐。使馆只有一部电视机,主要收看新闻和体育节目,不允许看娱乐性质的节目。下象棋和打乒乓球是仅有的娱乐方式,偶尔放映一部国内老电影。

荷兰的广播电视和报纸都是荷兰语,但这里几乎人人会说英语,很多人还能说流利的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卢秋田去做翻译,一位荷兰官员问:“今天讲什么语言?英语、德语、法语都可以,你选一个,荷兰语你肯定不懂。”

卢秋田开始拼命学习荷兰语,每天从早到晚背单词,听广播,看电视。有时有荷兰人来代办处办事,本来可以五分钟送客,他却想办法留对方一小时,用生涩的荷兰语跟对方聊天。

一年后,他再次遇到那位荷兰官员,不等对方开口,就用一口纯熟的荷兰语说:“先生,今天讲什么语言?英语、德语、荷兰语你选一个,汉语你肯定不会。”

后来曾担任中国驻德国大使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的卢秋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6岁随父母从绍兴移居上海,那时上海人称汽水为“荷兰水”。或许是因为,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人在世界各地做生意,万物皆可荷兰,因此汽水被称为“荷兰水”。

欧洲有很多段子,调侃荷兰人的小气。荷兰国名Netherlands的缩写是NL,NL在德文中是“只有汽水”的缩写,意思是荷兰人出国旅游都自带食物,在当地只买汽水。

卢秋田发现,荷兰有很多独特之处。天黑后沿街住户的客厅窗帘都会拉开,家家户户的郁金香争奇斗艳。荷兰人喜欢将日历挂在卫生间里,将亲朋好友的生日用红笔圈出,触目可见,不易忽略。

荷兰人自称是“欧洲的中国人”,因为两国从十五六世纪就开始贸易往来,有很多共性。中国人做生意很精明,即便语言不通也能在一个陌生国家立足,人们都说,“凡是有太阳出来的地方就有中国人”;荷兰人长期经商,贸易立国,讲求实用主义,流行一句俗语:“十鸟在飞,不如一鸟在手。”荷兰人的性格也像中国人一样外冷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