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解析快速布雷装备:让战场瞬间摁下“慢放”键

作者:
2022-05-05 14:50:58

铁流滚滚,烟尘漫天,坦克集群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向着作战地域扑去。转眼间,这些“快进”的坦克像被按下“慢放”键, 突然慢了下来。紧接着,一辆辆排雷车被迅速前调。

出现类似情况,大概率是前面发现了反坦克雷区。这成片的雷区,很可能是对方快速布雷车短时间内撒布的。

长期以来,如何及时、秘密地布设地雷,是确保地雷战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伏击敌方有生力量时,工兵埋好地雷后,还会对其进行一番精心伪装。

但是,在战略战役级的两军对垒中,要迟滞敌方大规模行动速度,秘密与否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布设地雷的速度与数量反而成为关键。

这也正是世界各军事强国不断发展和改进快速布雷装备的原因所在。

综观当下世界各国,快速布雷装备发展状况如何?其发展有何特点?又面临哪些挑战?请看相关解读——

可抛撒布雷装备后来居上

地雷最大的效用是什么?其经典答案是“更多地毁伤敌方目标”。随着现代战争的演进,另一种回答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那就是——“地雷能有效迟滞对手进攻的速度”。

1942年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中,德军用几十万枚反坦克地雷与反步兵地雷,构筑了被称作“魔鬼花园”的雷区,一度抵挡住兵员和坦克力量两倍于己的英军多轮攻击。

解析快速布雷装备:让战场瞬间摁下“慢放”键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布设了由50万枚地雷构成的雷场,多国部队对此望而却步,最终选择从西线长距离迂回,原定的行动任务被拖延到第38天才完成。

不仅仅是地雷有此功用,足够的水雷一旦布放到位,也会产生类似效用。1945年,美军启动“饥饿战役”作战行动,用轰炸机在日本的港口和航道布放了上万枚水雷。这一围困行动使严重依赖外部资源的日本渐渐陷入“准瘫痪”状态。

同样是在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在波斯湾海域布设的1300余枚水雷致使4艘美国海军舰船失去战斗力,并牵制了多国部队部分海空兵力。

分析这些战例不难看出,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足够数量雷体的布放,已成为决定雷区使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事实也的确如此。20世纪70年代,在前期机械布雷方式盛行的基础上,“可抛撒布雷装备”概念应运而生。这正是人们对这种认知进一步深化的体现与回应。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地雷快速布放装备的发展可谓“一骑绝尘”,率先进入可通过火炮、火箭、飞机、直升机等布设的“一切皆可抛”状态,并渐渐形成了远、中、近射程“混搭”的布雷体系。

一是可在近距离(200米左右)快速构设雷场的车辆型抛撒布雷系统,主要用于预先布雷。德国的“蝎式”、美国的“火山”、法国的“牛头怪”和英国的“盾牌手”等布雷车均属此类。

二是射程在10~70千米的中远程火箭、火炮布雷系统,主要用于在敌军可能出现的冲击路线上快速布雷,大大提高地雷的进攻性。典型的火箭布雷系统有俄罗斯220毫米口径的“飓风”、意大利122毫米口径的“菲洛斯”、德国110毫米口径的“拉尔斯”等,布雷火箭内装有多个履带毁伤或聚能破甲地雷。火炮布雷系统则有美国使用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发射的RAAM和IRAAM系统等,布雷弹内装有多个反坦克地雷。